第六章 界线的形成

传统心理学一向视自我为人的真我,而把一体意识列为意识的错乱或变态状态,然而我们已认清了一体意识才是人本然之我,即真我;自我反而成了后天的束缚(第93页)。这些叙述都是属于实际体悟方面的,不是用文学、学问的解析,要好好去体会、去体证,但要超越文字去看到实相。传统心理学,亦即一般人的观念认知里面,都认为“自我”为人的真我,一般都认为是“自我成就”,也就是要加强“自我”这些,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我——“我越厉害,我考试都第一名!我做事什么都第一!我都比别人高!这样就可以显现出我的厉害……”。传统以及一般众生都在肯定、加强的“自我”,却是“苦海”的原因,不但加强“自我”,反而认为修行者、解脱者(回归法界大自然一体意识的人)是错乱或是变态、或是不正常。

“自古圣贤多寂寞”就是这样!因为一般的人就是以错为对,认为真正活在实相世界里面的人是不正常,一个正常的人却被视为不正常,所以他的知音很少啊!《永嘉大师证道歌》就很感慨:“常独行常独步,唯有达者同游涅槃路”。不要想说:“我登高一呼就能够号召一大堆人,看看我的魅力多厉害,很多人都可以跟我共同响应,表示我很厉害、各方面都很好……”。记得!这些未必,量虽然多,但是质方面未必有。能够跟真正智慧者相应的,反而是比较少。所以,传统心理学一向视“自我”为人的真我,而把一体意识列为意识的错乱或变态状态,然而我们已认清了一体意识才是人本然之我。

孔子所讲的论语——忠、孝、仁、爱、礼、智、信,一般众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中国就把孔子认为是“圣人”,而且是“至圣”。但是老子却被冷落在一旁,当时虽然记载孔子曾经请益老子,老子的年纪比孔子稍微大一些,但是如果以知名度来讲,孔子那时候算是国际性的风云人物,风尘仆仆要去教化众生。在此,我们绝对没有否定孔子对这世间的贡献,而是因为我们现在要来到更高层次的解析。

孔子讲的是“世间学”方面,老子讲的是“出世间学”。“世间学”方面比较容易了解、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做到,以人口比例来讲,95﹪的人可以了解孔子所讲的,但是顶多只有1%的人,可以理解到老子所讲的世界。

以掌声方面来讲,当然是孔子的掌声多,但是如果以心灵层次来讲,老子的境界是来到无为的世界,孔子所讲的都是有为法、有修有证的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老子所讲的是无为的世界,境界是非常高。但是一般众生不了解或是误解,不然就认为老子所讲的是玄学、是抽象的,把老子当做是一种玄学、哲学在探讨,那些都是误解。众生心灵净化的品质、智慧的开发,最高是来到老子的无为世界。

从另外一个角度解析,孔子所讲的忠、孝、仁、爱、礼、智、信这些,有没有超越二元对立?没有!还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而老子对世间看得非常透彻,他知道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还是没完没了,所以老子所讲的就是来到超越二元对立。

我们绝对没有任何批判,只是说实话、说实相,然后做一个很深度的解析。因为这一系列的课程,大家已经进入到满深了,我们要做更深度的解析,千万不要误认为我在批判孔子,绝对不是这样,也就是要有这种无量的空间,我才能够讲出更深奥的。如果你在这边卡住,我就不讲了。

为什么孔子所讲的是属于世间、世间学、二元对立?孔子强调我们要忠、孝、仁、爱……而老子说世间失去了“道”,然后才来到“德”;失去了“德”,才来到“仁”;失去了“仁”,然后才来到“义”,再来到“礼”,再来才是“智”,再来才是“信”,如果要再讲的话,才来到“法”。(参见图6-1)

社会真的是失去了“道”,才会德、仁、义、礼、智、信。老子希望大家回复到“道”的浑然一体,跟众生是一体的一体世界、一体意识里面,如果离开了这些,你的心灵意识智慧降到仁、义、礼、智,老子认为这是次一等,没办法不得已就退失到这样。但是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理想,因为那还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

为什么忠、孝、仁、爱……还是在二元对立呢?举个例子来讲,你讲说要“忠”,好啊!忠于国君、做个忠臣良相是不错,如果对甲国家而言,你是个忠臣良相,但是你对敌对的另一个国家来讲,却是他们很大的一个敌人,很重要的一个要消除的敌人。包括关公也是一样,关公对刘备来讲是一个忠臣,但是对曹操而言,关公是他们的头号杀手。所以,关公他忠不忠?如果要讲忠,忠不忠?忠啊!问题是你忠的是什么?忠的是刘备啊!对另外一方来讲,却是人家的敌人,这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老子把这些看的很透彻,如果要在这里绕,就没完没了!为什么我们很多政治乱像会这样冲突不断?每个人都认为我是忠啊!为我的理念、我还是很有正义感啊!但是没有跳脱出二元对立,就冲突不断。

传统心理学就是一般众生都认为“自我成就”是人的真我,而把一体意识列为意识的错乱或变态。所以,老子这种人在现今社会出现也是“一元垂垂”(台语)、看不出他有什么本事!没有什么特殊啊!在《阿含解脱道》也有提到,如果你没有实修实证上来,就算老子在你前面出现一百次,你也不认识啊!假设时光倒流2500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出现,真正的人间佛陀出现,绝大多数人不会认识的,你也不会去膜拜他的,因为真正佛陀出现所穿的是粪扫衣、托钵,他的外表没什么特殊、也是赤脚,看起来黑黑的这样,看外相真的不起眼。

所以,实际跟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我们现在已认清了,真的慢慢去探讨、慢慢的了解之后,认清了一体意识才是人本然之我。“一体意识”就是回归法界,回归法界才是人本然之我,也才是回到本来的面目。回到本来面目就是回到一体意识,当你了悟这些真理实相,即是“真我”,就是法身现前。当你真的体悟到跟一切众生是一体,这时候你不会有贪、也不会有瞋,就是法身遍一切啊!“自我”反而成了后天的束缚。

真正慢慢在觉醒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我”反而是后天的束缚,只要你有身见、我见、我慢,你就有苦。记得!只要有身见、有我见、有我慢,你就会有苦。也可以反推过来,为什么有苦?因为有很多的“自我”——身见、我见、我慢、我是、我能。这个“我”会活在四种食里面,会在吃、吃、吃,只要你有“自我”,“意思食”就会不断陆陆续续的吃,吃不到你就很痛苦,吃到你就快乐。所以,很多心灵里面的苦,是来自于你的“意思食”吃不到,这些都要去过滤啊!

确是如此,意识的每一层次都成了渐进式的束缚”。佛教所讲的十个结,也就是意识的每一层次一层一层就是佛教所讲的那十个结,都成了渐进式的束缚。人为什么不能解脱自在?为什么“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就是被我们心里面的框框、那十个结束缚住了。一层一层地限制住一个人的真我、一体意识以及无界的大觉 (参见图6-2)

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也就是说一体的意识里面,然后一体的意识里面是如此宽广无碍,这个自我的意识已渐渐形成。当自我意识渐渐形成之后,然后就用很多的框框把“自我”框在里面,这就是那十个结。修行就是要把这些结缚一一去除,因为你就是里面的波浪,你这个波浪跟整个绿色大地、跟整个法界本来就是一体的,但是当你用这些框框围堵起来之后,生命就被困守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这就是“苦海”。

你所有的苦就是被这些框住,今天慢慢的照见原来有这些框框、有这些束缚,它就是一种苦,然后你会愿意慢慢放下,到后来就没有这些框框。这个“我”就溶入整个法界里面,就是回到本来面目、找到本来面目,回到法界的家才是真正回到本来面目。

本章将逐步讨界线发展的奇妙过程。我们都已经知道,自然界是没有墙壁及藩篱的,它完全不懂得这疯狂的界线世界;可是我们却一直活在充满界线、束缚及战争的世界中(第93页)。自然界是没有墙壁及藩篱的,风有没有界线之分?太阳有没有界线之分?包括大地、流水——有关于我们生命方面、法界这些,都没有界线藩篱之分,但是人类就会有很多的框框要框出来——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范围、这是我的什么、我的什么,就一直圈、一直的框框,变成一种划地自限。(参见图6-3)

自然界本来就没有墙壁及藩篱,完全不懂得这疯狂的界线世界,界线是众生所划出来的,也是无中生有的。你把它划出来,然后来捆绑自己。可是,众生却一直活在充满界线、束缚及战争的世界之中,因为有界线就有冲突。

如果真我原是一体意识,那么其他的意识层次又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呢?”“既然每一意识层次不过是在一体意识上逐步累积而成的束缚,我们必须先找出这些限制的肇始。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这一道根本界线,它分裂了所观与观者(第94页),也就是能观与所观。小波浪就是一个“自我”,只要你这个小波浪的“身见”一出来,就把你跟大海隔开了。当你有了“身见”之后,就是把“我”跟整个法界、跟整个大自然分开了,当一隔开就陷入孤零零的世界里面。

第一道根本界线划分出来之后,就分裂了所观与观者,也就是变成一个能观,这个“我”就是能,“我”能够做什么?外面的境界就变成是所观。所知与知者”,“所知”就是境界,“知者”就是“能”、这个主体,于是就变成有主体与客体,主、客就分离了。本来主、客是溶为一体的,我们修行只是回到实际原来就是一体的世界而已,无所得啊!

这道根本界线贻害无穷,一条一条的新界线继之生出,构成意识层次,于是我们所公认的相对世界便产生了”,也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就产生了,只要你有自我意识,就落入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你一直越想个人要很有成就、都要第一名,一定要排挤很多人,让别人没办法得第一名。你一直想要很有成就、要自我肯定,就一定要践踏很多人。“一将功臣万骨枯”就是这样。你要求功名利禄、要一将功臣,就有多少众生惨死在你的刀剑下,这就是我们所公认的相对世界的产生。

人们开始困惑、惊讶而迷失,对这处处与我们对立的宇宙爱恨交织”。你就认为客观的世界是五浊恶世,“我怎么这么不幸来这里出生呢?我怎么遭遇这么坎坷呢?”事实上都是“自我”躲在一个封闭的世界,然后构筑它的梦幻世界,达不到这样而已。

如果有一天台湾大学能够把有关于开发众生心灵智慧、解脱生死这方面的大事——真正开发智慧的学问,能够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里面,这将是众生的福报。不要以为这是属于宗教活动、宗教思想,错了!绝对不是!但愿以后有这种因缘。

什么叫作“大学”?真正的“大学”是大人之学,是要协助众生成为“大人”, “大人”是人格思想的成熟、健康正确。以学校来讲,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众生思想成熟、心理健康,身心健全、人格健全,充满着爱心、充满着慈悲心,协助社会祥和,这是大学很重要的任务。

一个人思想的成熟、智慧方面是非常重要,世间如果欠缺智慧,会变成一个争夺厮杀的世界,但愿有一天整个攸关解脱之学、解脱之法,以及攸关开发众生心灵智慧的生死学、解脱之学,能够在一般的大学里面成为正式被重视的一门学问。一些大学所开设的“生死学”,如果把“生死学”变成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把它变成哲学化,又很糟糕!这是实际要开发出来的领域,不是装填一些知识、知见,不是说:“我很会背书,然后背出来考试第一名,于是表示我很厉害!”不是这样啊!心灵智慧真的要成熟,充满智慧慈悲,是攸关于生命的涅槃解脱之学。

有的开设“生死学”课程是在训练殡仪、仪葬社,当然那也是社会的需要,但是这些还是在支流末节上面,真正的“生死学”都是要开发我们的智慧,让众生心灵快乐、成长成熟。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五十亿年以前,宇宙只是绝对的虚空,突然一声巨响:‘砰的一声(就是大爆炸论),宇宙便从虚无中产生了”。这是天文学家的论点,但跟实际呢?也只是一种推论而已,因为那已经是过去!你不可能退回到那个时空。如果真是这样,现在假设推论是正确的,我也还是可以继续问下去:“为什么会大爆炸?大爆炸之前呢?”变成为了确定你的立论,然后找出一些答案出来,我还可以针对你的答案再问下去。当然我们这只是一个参考,因为天文学家总是要找一些答案,才能够继续再推论下去。

远古以前,只有天主的存在”。基督教告诉我们远古以前,只有天主的存在,“天主“就是老子所讲的“道”,佛教所讲的“空”、“法界”。经过七天小型的抨抨碰碰然后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便产生了”,这就是“创世纪”。

我们在讲述《老子道德经》的课程里面也有讲到“现代创世纪”,那是我们用实际的这些让大家参考,让大家更具体的了解,而不是一种宗教信仰,所以不论是科学的一个大,或是宗教的大’”,因为宗教会认为有一个天主存在,事实上那只是一个形容、一个描述,因为“道可道,非常道”。众生在不太容易了解的情况下,就假设有一个拟人化的上帝,但不要又错解成为一个超级大力神,所讲的就是整个法界。

都是为了显示一切造化的开端。可是不论你如何回顾搜索那第一因,永远也找不着,理由简单得很:过去根本不存在”,那已经都是过去了。那第一因并非过去的事件,它是现在所发生的事实;而且那一因并不是出自我们之外的神,神就是一切实相的真我

基督教所讲的上帝,或是创世纪的这些上帝、这些神,就是一切实相的真我,就是法界大自然。如果你很坚持这种信仰或是梦幻世界,跟你讲出这个实相,你就没办法接受。形成基本界线而且生生不已的第一因,就在我们此刻的行动之内”。我们不要以为在多久以前,上帝来创造地球、创世纪,认为那时候才有,而现在没有。请问:“现在当下有没有?”有啊!每天、每分、每秒,法界都不断的在创造。

因为这整个法界就是不断的生生灭灭,那个“生”就是个创造,它就是不断的生生灭灭,不断在流动、流动变化,这就是佛教所讲的“诸行无常”,一定是在“行”的、在流动变化。为什么根本界线会出现?这真是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改一方式问:为什么会有原罪?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为什么会有颠倒梦想呢?

为什么会有娑婆世界,在虚妄的六道中轮不已?”“我们企图找出存在于根本界线以前的东西,事实上那种东西根本不存在,没有任何原因、力量或主宰造生出它来。如果根本界线有其原因那原因本身就变成了新的根本界线

如果你一直要去追讨第一因,没完没了!就算你追讨出有一个第一因,还是可以继续问下去。如果第一因另有原因,它就不能算是第一因了。因此不论这答案多么不能令人心服,它就是没有原因,不为什么”。包括你认为“大爆炸是第一因”,我就问你“为什么它会爆炸?”在《阿含解脱道》里面也有讲到“十二缘起”,一直都是要在探讨第一因,“缘起”就是“此有故彼有”。

“十二缘起”就是一直在追溯原因,从现象界的这些生生灭灭,然后一直去追溯、追溯到底原因在哪里?一直去追溯第一因,追讨到最后来到是什么?无明啊!如果错解“无明”,就认为这是众生的原罪,怪罪众生:“你就上一世无明冲动,所以你才会渴爱来投胎转世呀!”这真的是大大的误解“无明”呀!

我今天提出一个新的解释,很多人也一样不了解、不谅解,也在批判啊!没关系!随缘!因为众生无明!事实上“无明”就是告诉我们,你真的要去探讨第一因,到最后是来到没有答案,包括你问:“大海的波浪是怎么来的?”一直要解析下去、解析下去!跟整个法界、整个宇宙全部都有关联!这就是一粒沙蕴藏整个法界大自然。要去探讨跟整个法界大自然,完全都有密切关系!所以真正探讨过之后,你才会死心,才会知道原来要去追讨第一因,那没完没了!也要玩过、追讨之后,才会知道找不到,你才会死心蹋地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根本界线就像我们当下之作为,自生自成,非由他因(第95页)。事实上就是自然界的现象,自然界酝酿、酝酿到某种因缘,就自然形成、自然变化啊!不是任何人在那里推它的。包括为什么台风要来?都是大自然的现象呀!为什么风会流动、会吹动?你问我原因,我就浸泡在那里让风吹,我不想解答你那些问题,因为解答那些问题真的是很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你问我风从哪里来?你去问问万沙浪好了。如果你一直要去探讨第一因,是不可能找到的,任何一个现象要去探讨第一因,都是不可能,会变成浪费很多生命。

我们将这玄妙的第一因,留待最后一章再详细讨论。此处我们仅能点到为止:就在这一刻,在这一刻,在这一刻,根本界线出生了”。你的苦不是因为不了解第一因而苦,你的苦是来自于你现在没有了解目前所存在的真理实相,没有清楚了解整个法界的真理实相,然后背道而驰!你的苦不是来自于“前一世我不知道,所以我很痛苦,我来自哪里我不知道,我很痛苦,我这个波浪我到底来自哪里?我前一辈子到底是来自哪个海洋?”你的苦不是那些呀!要知道就在这一刻,根本界线出生了。

前文中的凹凸线为例,每当我们在现实中划出一道界线,立刻形成相互对立的两边根本界线亦然,它将一体意识一分为二:主体客体”。把这个波浪特别标示出来之后,就跟海洋隔离了。知者所知、观者所观。”把你的六根跟六尘又变成一个敌对的境界,会修得没完没了。

大乘佛教有大乘佛教的优点,所谈论的很多般若智慧、对整个教理方面,很多都谈得很高深,这相当好。但是缺点就在于你怎么做到?这是造成大乘佛教断层的一个相当严重问题。我们今天慢慢重视原始佛法方面,包括今天的南传地区、南传大藏经这些,事实上没有所谓的小乘,只有南传的佛教系统,也就是原始佛法《四部阿含》是有次第、有步骤。但是五蕴、六根这些是要让我们去解析,以破除我执、破除“我”,如果这里没有再跳脱出来,会变成“五蕴”跟境界,“五蕴”身心跟整个法界是格格不入的。

“五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六根”,你一直在收摄六根、在修六根方面,然后就变成一个“主体”,另一边就是一个“客体”;然后这边是“心”、这边是“境”。如果你认为原始佛法很好,五蕴、六根很重要,四念处修行很重要,但是你没有跟北传这些整个溶合,还是一直在主客分离、根尘对立与心境对立的情况之下,会一直修、一直修,修到后来还是会很苦,而且会很紧。这是你要实际经历过,才能够体会到(参见图6-4)。

北传跟南传方面都各有优、缺点,北传所讲很高深的法界这些,不错!像《心经》、《金刚经》所讲的,都是溶入法界的,问题是你要扎扎实实二个配合、结合起来,就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我们整个闻思修证就是要把这整个完整的溶合一体,这样才会来到一体的世界,不然还是一半一半而已。

知者——所知、观者——所观”,“观者”就是六根,“所观”就是六尘,它会一种对立。有机生命对无机世界。有机与无机之间的自然分野,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日后却发展为分裂原本浑然一体的虚妄界线。克里希那摩提曾说过:就在观者与所观的距离间,潜藏着人类一切冲突的祸种’”。当“能观”、“所观”划分出来之后,有机生命体对无机世界,整个法界就是一个大海洋、一体意识的世界,现在波浪出来了,你、我、他的这个“我”出生了,你把这个“我”框起来之后,就认为这个“我”可以走动、可以说话、可以工作。

更深一步解析,因为这样的论断是人类错误的分别,人类认为我这个波浪就是你、我、他,认为我这个波浪、这个人可以走动,可以做什么工作,可以做什么……就认为我是个有机生命体,然后认为:“我脚踏踩的大地,这个地不动、是任我踩踏,这个地是任我吐痰,这个地没有什么!”认为这个地,包括空气、流水都是没什么生命!把整个大自然认为是无机生命、无机世界,以为你会走动、能够工作“我做什么,我很有成就”,然后认为:“我这个波浪,你看呀!我可以上上下下!我可以一个很有形的‘我’,所以我是个有机体”。其他波浪当然是一个有机体,但是看旁边的大海,就认为它是一个无机世界,认为太阳是一个无机世界,认为风、土地、树木是无机世界!人是有情动物、有情众生,其他是无情众生。

人类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严重的错误,我们整个身体里面,血管里面的一个红血球就代表一个众生、一个生命,这个众生、这个生命就代表你、我、他。血管里面的红血球就是代表你、我、他!这个红血球认为我可以在血管进进出出,以它跟血管对比来说,认为我是在血管进出,所以血管是不动的。

如果它又来到这里的骨头,红血球一样可以进出这些骨头,我们骨头里面一样有这些骨髓、有这些红血球、血液,对红血球的世界与智慧来讲,它认为:“我会动呀!我可以进出这些呀!我昨天来也看你在这里,今天也看你在这里,所以我觉得你都不动呀!”以红血球的智慧来讲,认为这些骨头、这些血管是无机生命,是无机体的世界。但红血球忘了,因为它也是没有智慧,智慧没有跳脱出来是看不到这整体,它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面:“我很伟大呀!我能够工作呀!我能够成就什么呀!”一方面看不到这些骨头、血管,也都是整个有机生命体里面的一部分,一方面如果红血球的智慧没有提高,就看不到这整体的有机世界,它看不到的,因为它就是在一个小小的世界。所以,如果你活在那个自我的世界里面,你就是整个身体里面的一个红血球,然后活在那个“自我”膨胀得很大的一个世界里面,然后你看不到这个实相。再来,红血球是什么?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在制造红血球?骨髓它制造红血球。红血球制造之后出来了,但是因为骨头本身需要营养,红血球还是要把营养再送进去。当它出来之后,一样觉得:“你这个不动,所以你这个不是什么呀!”忘了它的父母亲,忘了它来自哪里,忘了整个法界对我们的养育。因为它的视野、智慧没有开展出来,它就看不到、体会不到(参见图6-5)。

如果你看不到更深入整个这些,修行就会练出越高、自己越厉害!包括有人问到神通方面,就会认为:“我神通很广大呀!我这个红血球能够怎样呀!我能够飞到另外一个地方,能够飞到另一个血管去,你看我这么厉害!别人钻不进去,我可以钻进去……”纵使你修行境界再怎么高、再怎么神通广大,一个红血球还是在小小的身体里面的一个小东西。

所以,只要有“自我”,你就很渺小,唯有当你的智慧慢慢提升,这一系列整个课程的闻思修证,就是要提升你的智慧、你的视野,让你跳脱出原来的思想框框,让你慢慢的认识到:“哇!我跟其他的红血球、白血球跟其他的种种器官,原来我们都是在一体的世界里面!原来我认为的无机生命体,它们是那么的奥妙呀!”我们是用井底青蛙、用那种管见——“莫将管见谤苍苍”。

本来我们都是用“管见”在看、在批判!如井底青蛙在看这个世界!目光如豆都不知道!惭愧心生不出来。当真的越懂越多的时候,你的身心就会越柔软。当你有一天跳脱出来看到整个实相,这时候你整个心灵智慧就不一样了,才会看到你跟整个众生就是在一体的世界。你以前在践踏的,包括你认为大地没有生命,于是随便践踏它、蹂躏它、破坏它,也觉得没什么。

当有一天发现到原来那是过去的无知,而且看到原来我们就浸泡在天地父母的怀抱中,原来我们就浸泡在上帝的怀抱中,我们原来就浸泡在极乐世界里面,众生不了解,甚至更严重的就是你这个红血球,还会去对抗其他、还会去瞋恨这个身体。

如果还不知道感恩这整个法界存在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对整个法界还会有很多的不满、很多的抱怨、很多的牢骚,真的就会形成忘恩负义!慢慢去体会,就可以体悟到一体世界是实际存在,不是想象呀!所以,一个了悟真理实相的解脱者,就是打开智慧眼去看到实相而已。如果以前没有一些智慧比较高的天文学家去证明,我们坐在这个地球上,能不能感觉到地球在转动?没办法喔!地震是地的变动,你感受不到地球在转动,也感受不到地球在虚空中在动,就好像你是在身体里面的一个红血球,因为你没有看到整体的这些,所以看不到这些红血球、血管。

因为是用二元对立、相对的眼光在看,所以就看不到。包括后来有的天文学家他们认为地球在动了,知道地球在动了,但是他们又认为太阳不动,所以叫“恒星”。因为那时候是人类的智慧慢慢成熟可以看到地球,可以证明到地球在动,但是却还没有智慧去体悟到地球会动,而太阳也会动。现在慢慢一直开阔视野了,智慧慢慢的成熟,那些解脱者、佛陀、老子他们就是最顶尖的天文学家、最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看到这些实相之后告诉我们。假设佛陀在2500年前就告诉众生地球在转动、太阳也在转动,然后所有都在动,一般众生是没办法理解的;老子也是在告诉我们整个法界的真理实相,但是众生就是没办法理解。能够知道、领悟的人,智慧都要来到相当高的情况,体会到原来这就是真理实相。一个开悟者只是发现到这个事实的存在这样而已。

当这根本界线在每一时每一刻的当下生出时,人们便开始与自己的有机生命体以及他的周遭世界产生裂,好似不共戴天。他再也不能与这世界合为一了”。在海洋中的一个波浪,你划分出来也好;或是你在身体里面的红血球,然后标榜出你的厉害,就是跟这整个身体跟整个法界划分开来,于是你就格格不入了,会觉得这世间就是“五浊恶世”,这世间很不好!然后要去找一个梦幻世界。

他只能认可自己的有机生命,与外界世界相抗衡,于是这有机生命(也就是这个小波浪)成为自我,而外界成为非我’”。一整个大海,因为只是一个“自我”,就把自己跟大海隔离了!当你隔离之后,然后你就到处要去找:“我的家在哪里?我涅槃界的家在哪里?天堂在哪里?净土在哪里?”身体里面的红血球“自我”膨胀之后,因为看不清周遭这些环境情况,于是就到处要找:“我的家在哪里?我涅槃界的家在哪里?”这些含意都很深,希望大家慢慢去体会。

站在皮肤界线里面,虎视眈眈瞪着周遭世界。我是个异乡人,孤独而恐惧地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因为这个“皮肤界线”,我们身体很容易就形成一个“身见”出来,于是形成为天涯流浪人、宇宙流浪儿。在这根本界线内,人们彻底忘了他与万物同根一体的本来面目,不惜一切代价地保护自己的身心

修行真正最不容易突破的地方也是这些,如果“修行”没有建立正确的知见,真的是在盲修瞎练的世界都不知道,智慧眼打开就是去认清这个事实,否则还是无明遮障。这个红血球就是要到处去找“我的家在哪里?我来自哪里?”都否定旁边周遭的这些,跟你讲旁边周遭这些就是跟你一体,就是你的家!但是你就是否定,就觉得它们不动呀!它们没什么特殊呀!于是你就心很不安的拼命到处去找“我的家在哪里?”有的人就会告诉你赶快办理移民!移到其他的地方,你可能就可以找到你的家在哪里。

现在假设用输血,因为这个红血球是在某人身体里面,你过得很不自在、很痛苦不安。好吧!因为你一直在那里抗议!我现在把你抽出来,然后再把你输到另一个身体里面,转换你的世界打到另外一个身体里面,你到里面之后还是一样呀!“奇怪!我的家在哪里呢?我的家在哪里呢?”如果你的心境、智慧没有成熟,你在身体里面找不到你的家而痛苦不安,就算把你打到其他的身体里面,还是一样呀!你的心境不改变,在台湾不能安住,你移民到其他地方,还是不能安住!还是痛苦烦恼!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修行才不会错用功,才不会浪费生命,才不会在练功夫。

于是人们无知地离开了他的真我(第96页)。这个波浪因为被“自我”遮住了、封闭住了,当金钟罩把“自我”罩住之后,离开了他的“真我”,也就是跟整个的身体、跟整个大海分隔了。但是这个分隔是真正分隔还是假的分隔?其实这还只是假的分隔而已。不管你再怎么否认,还是不可能离开这个天地、离开这个法界的。不管再怎么厌恶这个身体,你还是离不开这个身体的。不管你这个波浪再怎么厌恶这个大海,你还是离不开这个大海。所以,我们那种离开是因为我们的颠倒梦想、错误的认知之后,我们活在一个痛苦的世界,那就是“苦海”。

“苦海”是我们错误的认知,而不是实际的,一个觉醒者并没有得到什么,因为你本来就在天堂里面,本来就在极乐世界里面。人们无知的离开了“真我”,假如这是一个实相存在,就变成要设法去找到一个“真我”,然后设法去溶入,那就有距离。就像到另外一个星球去就可以找到净土,于是我们就设法移民到那里,但不是这样呀!因为不管移民到哪里,纵使是你移民到其他星球,你这个血液原来是在肝脏里面,但是你不满意这个肝脏,因为肝脏是负责解毒的,为什么要常常进来那么多毒药呢?“我要移民到其他地方去!”纵使你再怎么移民,你不喜欢肝脏,你就移民到肾脏这个地方。

“移民心态”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再把这个身体更扩大,认为这个肝脏的地方你不喜欢,于是你移民到这个肾脏,这时候你还是不满意。不满意就又再移民,移民到肺脏来,不管你再怎么移民,都是在整个宇宙虚空里面。于是从这个地方移民到那个地方,从那个地方移到这个地方。如果智慧眼没有打开,没有去看到一体世界,你的心不安,不管你移民到哪里,还是开不了智慧。

所以,就算你移民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世界里面,还是一样呀!还是要告诉你“来!来!请过来!过来上三十七道品!”一点都不骗你!《弥陀经》里面不是讲你到极乐世界,还是要上三十七道品呀!现在大家就在开始上三十七道品。不管你移民到哪里,只要你智慧不开,就是继续寻寻觅觅再找寻,只要你还在找寻,就是告诉众生:你还没有真正的开智慧,还没有真正知道究竟归依处在哪里。当你真正开智慧,了解整个法界的这些关系之后,你会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我到哪里都是啊!

于是人们无知地离开了他的真我,也就是一体意识的层次,企图在一孤立的有机生命内活出自我来,意识层次图中的有机生命整体层次便产生了。根本界线分裂了有机生命与外界环境的一体性”。当你的“身见”一出来,就把“自我”跟法界隔离开、分开了。庄子曾说过:无彼则无我,无我则无别矣!”“因着这道根本界线,我们的自我与周遭世界产生了无法跨越的深沟。”“小我”跟整个法界、天地父母分隔之后,便不知家在何方!为什么?因为不管你到哪里,你都在否定你周遭所处的这些环境。不管你到哪里,一样啊!因为你就是在这整个法界里面,你就是不承认它、就是不认识它。所以不管移民到哪里,你都还是一样格格不入。

我们面对世界,不再等于世界;于是一体意识变成个体意识,大我变成了自我,观者这一主体与被观这一客体对立如仇,我与世界之冲突便永无”。这就是众生所有痛苦的根本原因,不要认为这是年老之后的事情,认为“我现在还年轻!这跟我无关!”这好像对我言之过早,如果现在没有好好开发智慧,你就继续活在苦海、在冲突的世界里面。

外界的一切威胁着我的生命,它随时能毁灭这个有机身心之我,于是一股庞大的阴影笼罩着人类,人开始意识到死亡的恐惧”。只要你有“自我”,就是活在孤零零的世界,就是活在苦海的世界,只要越是想展现“我是”、“我能”、“我慢”,越想展现我的厉害,你的苦就越多。因为你就是身体里面的红血球,一直在跟整个法界展现排他性排斥其他的、也否定其他的,然后一直要自我膨胀。“自我”越膨胀,表示你越无知。

一位道家的哲人曾说:自古真人不知爱生而恶死,生而不乐,死则不拒,来去自如”。我觉得这句话的翻译不是很理想,比较正确的意思是:自古真人是不会贪生怕死,“不知爱生而恶死”就是不会贪生怕死。“生而不乐“就是“生也不迎、死也不拒”,来去自如!为什么他能够来去自如呢?因为他了悟生死大事。如果还在发愿说:“我生生世世要怎么样”,还是没有了悟生死大事。如果我们以低标准来讲,发这些愿也不错!但是如果以究竟高标准来讲,就是尚未了悟生死大事。

不要以为了悟生死大事之后,就好像没有生命了,不是这样啊!这是因为人类用有限的智慧去理解无限的、无穷的智慧。他是生也不迎,死也不拒,来去自如啊!此乃以心制道”,就是“心与道合一”,是体道、悟道而行道,心与道合一。以人当天,也就是天人合一、天地一体。我们要更深入去了解这些文字里面的深义,有时候作者想要诠述一种情况,但是他没办法很具体的诠述出来。有时候虽然讲出来,但是翻译的过程没办法正确的体悟。

然而什么是真人呢?不贪此身,黜聪去智,身心双忘,化于无极”,就是老子、老庄所讲的“真人”。“真人”就是“不贪此身”,就是破除“身见”、破除“我相”,破除“我慢”、去除我慢。“黜聪去智”就是世间的知识,你认为自己越高、越厉害,做事情都第一名,考试也第一名,什么都第一,自己很厉害……像这种情况,你的苦会跟在后面。只要你后面有“我慢”,就会“排他”;如果“排他”,就没办法跟其他众生溶为一体,真正的慈悲心就没办法产生,于是就会有苦跟着在后面。这方面当你真正慢慢去看到,原来我们要快乐自在,就是要把世间的小智慧、小知识放下,所以叫做“黜聪去智”,也就是老子所讲的“弃智绝学”。但千万不要错误误解为“愚民政策”,不是的!是来到“身心双忘”、“化于无极”,来到“无我”的世界,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能所双泯”、“化于无极”。“化于无极”就是“心”会来到与“空”相应。

反过来说,人们若只与这有机生命认同死亡便成了一危机”。“与这有机生命体认同”,就是陷在“身见”、“我见”、“自我”的世界里面,一直只是在这五蕴身心里面绕,生死大事就忙得没完没了!

“真人”是了悟生死大事,跟一般众生的痛苦不安,到底关键差在哪里?这些都是很重要、很深入的解析、解剖。自我与外界分裂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死亡的可怕”。因为事实上我们整个的生命是无限延伸的一个因缘网。例如:“冰”会溶解成为水,水会变为云,然后跟整个法界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你现在划分出来我的生命就是这个“冰”,“身见”一旦巩固出来、金钟罩一罩出来,你就是活在“冰”的世界。

只要有“身见”,就是抓住“冰”的世界,这时候就会很害怕这个冰溶解。认为“冰溶解”就是面对死亡、面对幻灭、面对顽空,所以不接受“无常”、不接受变化,这就是“自我”与外界分裂之后,因为你看不到整体性的这些,波浪是看不到整个大海的。

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死亡的可怕”,当局限在“冰”的世界里面,这时候你就很怕溶解。真人(解脱者、智慧者)所以能够无畏生死,乃因他们超越了身心,而与无限合一”。超越了身心,破除“身见”、“我见”,就是佛陀一直跟我们讲要来到“无我”的世界,“无我”才会解脱快乐自在,有“我”就会有苦。

我们若能体认出这宇宙性的真我,个形状之死亡,不仅不可怕,还是你衷心所望的:我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生命’”,以基督教来讲,他们说:“把生命交给上帝”。用比较中性的立场来说,你会把生命交给法界。当这里面的红血球了悟真理实相之后,因为已经知道家在哪里,所以会把你的生命交给这个身体,当这个“小我”了悟到你跟“大我”一体的时候,就很自然的会放开,因此会溶入“大我”的世界里面,这样哪里会有生、会有死呢?就是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啊!

只有残缺的生命才可能经历死亡(第97页)。只要有“自我”,就是活在生生死死的世界里面,只要还没回归到涅槃界的家,还没有回归到法界的家,就继续会在生生死死的六道中头出头没。“残缺的生命”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体”的世界。整体永远不死”,“整体”就是整个大海。以地球的现象来讲,我们到海边去看从古到今波浪它有波来波去、潮起潮落,它有生生灭灭。但是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几亿年来,我们地球上的海水还是一样不增不减,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什么叫做“整体永远不死”。如果要再继续深入,地球还是一样有寿命,还是会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再扩大到整个法界,星球也有死亡的时候,星球的死亡就好像一个波浪的消失,但不是真正的消失,还是在整个法界里面继续再流动变化、转换出能量,然后又散播在整个法界里面,对这整个法界一样不增不减。所以,我们从地球上的海洋跟波浪来举例,大家比较容易了解,我们再体悟到更深的不生不死世界。

红血球在我们身体的寿命大概多久?应该是一百多天,它也有它的寿命。假设红血球平均的寿命是一百天,当这样不断的生生灭灭,我们整个身体假设是八十年,红血球在八十年里面不断的生生灭灭变化,相对于红血球来讲,身体就是一个生命比较长、比较不生不灭的一种境界。相对于红血球来讲,我们人现在生命有八十年,包括刚才讲说一个波浪的生灭可能是十秒,但是不管波浪再怎么生生灭灭,这个大海几十万年、几亿年来,它都还是不生不灭,是流动变化、不生不灭,但并不代表它不变化,它一样是在流动变化、流动变化。但是总体而言,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但是,你会认为地球还是会有生灭,好!我们再看到整个法界、星球一样有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但是对整个法界而言,一样都是不生不灭。所以,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了解,以究竟而言,究竟的不生不灭就是来到“空”、整个法界。佛教所讲的究竟归依处,就是来到跟整个“空”、整个法界溶为一体,就是究竟归依处。

所谓的“大人”、“大丈夫”,这当然是没有男女相,不是指外表、身体、年龄、外相。“大人”是真正的大人、大丈夫,讲的是“心灵智慧”。不是说我现在二十岁了,已经是合乎法定成年人、已经是大人了,我有法律自主权了,我能够怎么样了……只要我们身心内在世界的智慧没有开发出来,就算你五、六十岁,还是个小孩子;就算你七、八十岁,还是小孩子。只要你还有苦,只要你还没有解脱自在,心灵智慧都还停留在小孩的阶段。

整个这一系列课程探讨的过程——《阿含解脱道次第》、《老子道德经》,包括现在讲述的《事事本无碍》,都是协助我们成为真正的“大人”,协助我们真正智慧的开发、智慧的成熟、心灵的成熟,就是我们在心灵的净化、心灵的提升,就是真正培养大丈夫智慧,大家不要轻视小看这些过程。

当下这一刻既无过去,也无未来”,有没有找到当下这一刻呢?既无过去也无未来。生与死都包涵在当下一刻之中。因此这一刻不断的生出,你却找不到它的往昔”。你不知道这一刻来自何方,这一刻也不断的死亡,你又找不到它的未来,也就是找不到它去向何方。在《杂阿含经》313经(佛光的313经)、《阿含解脱道次第》251页里面: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六根”就是描述现象界的这些: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因缘具足而生——缘聚、缘生、缘灭,都只有在当下生生灭灭。

就在生出的那一剎那,它也同时消逝了。方生方死,生死不二”。我们真的要去体悟“不二”、“方生方死”。大家禅修的时候,是不是有协助你要去体悟生生灭灭、即生即灭、即知即灭。这不是头脑知见理解,而是真的要去亲证之后,你才会体会到原来当下就是这样,就是没办法讲啊!因为你就是溶入唯证乃知、言语道断的世界,会真的来到无诤啊!

你会来到方生方死,生死不二,存有与虚无也不二”,就是《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存有与虚无也不二”,就是“色不异空”。朋说得好:每一刻都是最后的一刻,每一刻也都是重生’”。这就是“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当你真的体证到涅槃彼岸就在此岸,此岸就是涅槃彼岸,净土就在这里、就在当下,天堂也在当下。

可是只与有机生命认同的人,只愿接受这生死一体的一半。他愈拒绝死亡,死亡反变成了更大的威胁。由于死亡象征着没有未来,当人们拒绝死亡之时,实在是拒绝一个没有未来的生活”。表示你都是一直在逃避、一直在抗拒,一直在恐慌之中、在很紧张之中。

他渴望未来的许诺,能为他消除当前的死亡气氛”。变成当下过得很不安,然后就要急急忙忙去追赶、要去抓,抓一个你想要的世界,而你当下却过得像行尸走肉。这种死亡的恐惧,不论潜在的或明显的,那迫使他向未来求救”。你不知道究竟归依处在哪里,不知道涅槃的家在哪里,自然就会不断的寻寻觅觅。《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觅即知君尚未得”,你还在寻寻觅觅,就表示你还不知道涅槃界的家在哪里,你以为涅槃是在他方世界,事实上就在这里、就在眼前、就在当下。

总之,死亡的恐惧,使他对时间变得极其敏感,使他无法看出那个孤立的自我只是幻象”(第98页)。为什么波浪只是一个幻象呢?你以为有一个单独存在的波浪,会不会有一个单独存在的波浪?能不能找到一个单独存在的波浪?慢慢去了解就知道原来孤立的“自我”就是幻象。不可能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波浪,这个波浪以为是一个真实的我,事实上是你的幻觉,以为“我”可以单独存在,事实上是众生的错觉,你、我、他的存在,我们每分每秒都跟整个法界完全是息息相关的!

你这个波浪不管是大是小、怎么变化,它一定跟整个大海是一体的,就是这里所讲孤立的“自我”只是个幻象。再来,它的死亡也是个幻象而已。因为波浪的存在是个因缘生、“缘生非真生”,波浪的消失是“缘灭也非真灭”,所以死亡也是一个幻象。

死亡的命运根本只是个幻象”,也就是冰块的溶解根本只是一个幻象,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消失、不是断灭空,众生就是怕断灭空、怕顽空,当你了解之后,知道它只是一个变化而已。人们一生中都承受这幻所带来的恐惧”。也就是都怕“断灭空”,因为你看不到整体的变化。于是受尽死亡威胁的人们,便开始制造出另一种时间,来纾解死亡恐惧”。因为他内心的一种恐惧,必须让他心灵上可以安慰的、可以抓取的、可以依靠的,甚至有时候就好像说一个人内心不安,然后就会抽根烟来纾解内心的不安,更严重的就会吸毒,或是吃一些麻醉剂、止痛剂、兴奋剂来让他暂时忘掉内心的痛苦烦恼。

我们没有指射任何宗教,很多宗教的观念,包括一些修行方法,如果不是从根本去着手,只是在让你暂时得到一种安慰,暂时得到一种注意力的转移、痛苦的转移、一种寄托。你到底有没有来到究竟法?还是在方便法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意思。如果你在方便法,还是一样没多久,因为你的痛苦烦恼只是暂时的纾解、暂时的压抑而已,没有真正从根本解决,它还是会继续存在。到后来还是要来到究竟解脱,你才会真的大安心、大自在。

原来时间只不过用来抵御一个幻的幻而已。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瘦弱的老家伙搭公共汽车,一手提着一个牛皮纸袋;他不断地丢点食物到那纸袋内。另一位乘客终于忍不住地问他:在喂的那个纸袋里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只鼬鼠,专门吃蛇的那一种。’‘你为什么带在身边?老人答道:我有酗酒的毛病,当我发酒疯的时候常会看到蛇,需要一只鼬鼠把蛇赶走。’旁边那个人就愣住了说:难道你不知道那蛇只是在你发酒疯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幻觉吗?老人就回答:没有关系,反正我袋子里面的鼬鼠也是想出来的。说穿了,我们也是用时间的幻觉来吓跑死亡的幻觉而已

你会勾勒未来的一个梦幻世界,来暂时麻醉、暂时忘掉现在的痛苦不安,你否定了真实法界的家,否定了真实的一体世界,所以不知道家在哪里,所以痛苦不安啊!怎么办?事实的实相你不要,你必然是要去勾勒出一个幻想的、想象的世界出来,然后这样才能够暂时作为你心灵上一种寄托,这含意都很深,希望大家能够慢慢去体会。

超越时间的永恒现在,就是醒悟出原来没有过去或未来,前面一无所有,后面一无所有,这正是死亡之境”。事实上,“死亡”就是涅槃之境,也就是“自我”大死一番。所以这个“死亡”不要以为是不好的“死亡”。这正是死亡之境”,就是“自我”真的大死一番、涅槃之境。因为死亡也没有任何未来”,都是活在每个当下,而每个当下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随顺种种因缘的变化,所以整个生命才会真的生龙活虎起来。

我们必先安于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才可能接受死亡。也就是爱默生所说:活在超越时间的现在’”。这里的叙述不要会错意,以为我们都不要规划未来,然后茫茫然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不是啊!一个解脱者的生命,绝对不会消极、不会悲观,他是很快乐、解脱自在。“我们必先安于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就是知道一样有明天或是下个礼拜,像我们课程安排一样,有下个礼拜我们还会再来上,但是我们知道明天、下个礼拜,还只是脑海里面一个概念,你都是要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

如果我现在没有好好安住在当下,在担心着下礼拜,认为今天都讲完了、讲光了,我下个礼拜要讲什么?大家来这里就听不到什么,如果想那些的话,于是我现在会瞻前顾后,没办法全然的活在当下,没办法把该讲的深义讲出来。

活在一个没有未来的世界,就是要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包括你对人、跟人家交谈,你都要很真诚的当下交谈。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我们要真心的聆听;我们跟人家讲话的时候,我们要真心由衷的讲,而不是在讲话的时候,结果你的心又担心着过去、担心着未来,没有真正安住在当下,你的生命会过得很苦、很假、也很紧。唯有你真正活在当下,没有“时间相”,才会全然的放松、解脱,你生命的那种束缚、框框才会脱落掉,而真正的智慧才会显现。“活在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就是活在超越时间的现在。唯有这样,你才会轻松、解脱自在,生命的智慧才会发挥出来。

自从根本界线一出现后,人们便开始拒绝死亡”。因为“自我”一出来,就会贪生怕死、就怕消失,而否定现实的一切,变成开始拒绝死亡,拒绝过一种没有时间的生活。他需要时间,创造时间,也活在时间内。生存变成了他的唯一希望”。“生存”就是贪生怕死,一直要生、生、生,于是贪生怕死变成了他唯一的希望,怕断灭空、怕“无我”。时间是他拥有的最大珍宝”,所以赶快、赶时间!时间就是金钱!要赶快啊!赶紧啊!一直在追啊!抓啊!你的生命就会越紧、越苦。

未来是他唯一目标”,为什么呢?因为他对眼前所看的这些都不满意,认为这个不如意、那个也不好,这是五浊恶世、不好啊!他否定现实,然后勾勒未来的这些,把他的生命寄托在未来,也就是活在未来。因为未来是一个梦幻,这就是活在梦幻世界里面。《心经》就是要唤醒大家远离颠倒梦想、远离梦幻,就是要活在每一个当下,超越时空、“时间相”。时间相,本来是人类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他的救恩之源”。因为他要赶快去抢时间,抢到时间了,就会觉得抢到金钱了,抢到他所要的了,但是却不知道后面引来的是更多痛苦。

他在时间内冲进冲出,直到时刻已至,他所面对的,仍是这个孤立的自我之祸种,也就是死亡”。你一生一世这样一直跟时间在赛跑,不是在追时间,不然就是跑给时间追,然后一直在追、追,但是抓到后面呢?又是一场梦一场空啊!你要的是什么?是不是要当下那种安心自在?不要误解一个解脱者就完全没有时间观念,变成呆呆傻傻的,本来我们说六点要开始上课,结果没有时间观念,反正我九点半再来啊!来跟你们Say Goodbye?不会这样!

但是,他的时间不会抓得很紧——增增减减、加加减减,没关系!不要计较那么清楚!有的人就认为:“你说几点,就几点几分上课,几分几点就要下课,这才是准时!这才是……啊!”如果“时间相”抓得很紧,我们就会很苦!而且车祸也会比较多!为了减少世间的车祸,加加减减没关系!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一般众生都是一直在跟时间竞赛、在竞跑,事实上一个解脱者是来到没有时间的状况,但是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他也不会逃避责任,不会消极悲观,该做的他会做,而且正是因为有放松,全然活在每一个当下,所以做事的效率反而会更好,“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当你在跟时间赛跑那种绷紧,做事慌慌张张的,以为你做了很多事情,反而“质”方面的品质没办法提高的。

明日复明日,日日以碎步蛇行,直到时间敲响了最后一个音符,所有的昨天为愚者照亮了死亡之途(第99页)。凡夫都是一直在担心着未来,把理想企盼都寄托在未来,不然就是懊悔过去,每天就在虚无飘渺中过日子,然后一生一世很快就这样消失了。由于我们需要未来,每一分钟都活在尚未实现的期待中,每一分钟都只是过渡而已,于是超越时间的现在,沦为短暂而无常的现在,只是匆匆一逝的剎那而已。我们希望每一刻都渡向未来,以为冲向未来,便能避免死亡的威胁,我们只想在未来找到自己

这样你的生命如何洒脱安详的活在当下呢?如果你没有认清真理实相,也就是你不知归依处,内心就是惶惶不安的一直在冲、一直在找,今天我们的修行就是回来认清这样的实相。当真的认清之后,会了悟生死大事、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会过的很快乐、很洒脱、很自在,而且生命真正的潜能才会发挥出来,生命真正的智慧才会发挥出来,这时候你会来到大慈大悲悯众生,也就是佛陀所讲的大圆镜智才会展现出来。当你真正觉醒过来之后,看到众生原来是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自然会生起大慈大悲之心,那都是很自然的流露。

由于我们需要未来”,因为众生没办法活在当下、没办法活在现在,由于我们需要未来,每一分钟都活在尚未实现的期待中,每一分钟都只是过渡而已,于是超越时间的现在,沦为短暂而无常的现在,只是匆匆一逝的剎那而已”。众生所能够活的就只有现在,但是众生不知究竟归依处,所以内心不安啊!还是苦啊!他还是一直的冲向未来。

像《元晓大师传》里面,大安和尚就问:“你最近这四十几天来的禅修、参禅,有什么样的体悟?”他就坦白讲:“我对于来生还不了解”,也就是“死往何处去?”还没办法真正了解、没办法安心自在。当你看到一个国师级,又是好几家寺庙住持的人,一样很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因为元晓大师是忙着未来的来生来世,于是大安法师就问他:“你这一生这一世呢?”这时候元晓大师是有一些愣住,但是他觉得:“对未来我还没有真正了悟啊!还没有解决啊!他是觉得说:“如果没有真的安心,我没办法帮助别人安心”。大安大师就讲说:“不错!你自己的灯火不明,是没办法点亮众生的灯火!”于是就鼓励他继续找寻、继续再突破。

就算证到初果、二果,对于未来还是没有真正的了悟,还是没有真的活在当下。本来是超越时间的现在,就沦为短暂而无常的现在,只是匆匆一逝的剎那而已。我们希望每一刻都渡向未来,因为你内心有很多的欲望尚未实现,以为冲向未来便能避免死亡的威胁。《元晓大师传》里面的启示就是这样,他急急忙忙还要到处去找啊!所以,我们只想在未来找到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己就在当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实相,只有在当下才能够找到,不是在未来啊!

我们不只是要这个现在”,一般众生只要还没有解脱、还没有安心自在,他不只是要这个现在,还要另一个、下一个现在,明天的明天;所以难怪原本已够贫血的现在,更是飞逝而过,因为我们希望它快点结束,使得下一个现在赶紧到来”。因为众生不能够满足于现状,不能够安住于当下,所以期待一个未来,就会变成这一生好像很苦,希望这一生赶快结束,美好的未来能够实现。我们一生都在过渡期中,因为你期盼着未来,你的心没有真正安止下来。为什么没有真正安止下来?因为你不知道究竟归依处在哪里。如果你把归依处寄托在未来,现在当下一定是苦的、一定是不安的。

这只道出了时间的半边故事而已。由于人们仅仅自视为有机生命体,他的记忆自然也限于这个生命体内”,他的记忆就只在五阴、六根这方面而已,成为他的注意焦点,我们修行是要点、线、面、空间,而不是光停留在五阴、六根这方面。

记忆好像成了一种保证,昨天的他既然还存在,也会存留在明天”,事实上都是他的一种记忆、观念、概念而已。他便如此地活在记忆与期待之中(第100页),记忆与期待都是一种梦幻,但是一般众生回来检讨反省我们自己都是回忆在记忆、比较,还有期待之中。交缠在苦乐参半的过去及未来的憧憬中。他的每一刻现在都需保护,抵御死亡的威胁”。一个活在过去或是活在未来世界的人,他的每一刻因为内心不安,所以都需要保护,于是就需要很多的消灾、很多的加持、很多的保佑。因为内心的苦、不安,所以他的每一刻现在都需要保护,抵御死亡的威胁,于是他将自己裹上一层过去与未来的外衣”。也就是落入在“时间相”里面,被时间的死神紧紧追逼着,他看不到时间是一个幻象。

回顾第一章的图表,也就是26页(本书42页图1-14)那一张的图表,那条斜线代表着自我与非我的界线,我们正在追溯它的变化,我们目前已由宇宙进入个人的有机生命层次”。我们一般众生、每一个人,都跟整个法界宇宙是一体的,都是一体里面的一份子,而这一份子不是单独的存在,都是一体里面很重要的环节,但是众生看不到全面、看不到全貌,就只有看到“小我”,于是就用“自我”从这整个宇宙里面封闭起来,封闭在一个“小我”的世界,就进入了个人的有机生命体。

此刻我们所讨论的,乃是有机生命整体的层次,人们仅肯与他的有机生命认同,活在时空之内,逃避死亡”。只有个体是有生有死,总体、整体是不生不死,但是因为众生从整体里面划分出来,在一个段落、片面的个体上面生活着,只要有“身见”、有“我见”,你的忧悲苦恼、烦恼就继续存在着,因为人们仅仅肯与他的有机生命体认同,就在“身见”、五蕴身心上面绕!所以就活在时空之内,因为有机生命体是有生有灭、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所以就很惧怕死亡,一直在设法逃避死亡。

不论如何,他至少还能接触到自己全面的心理活动,因此我又称这一层次为人马座’”。来到“人马座”是还不错,他虽然没有溶入一体世界,但是至少还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当我们慢慢再解析下来,就知道一般众生能够活在“人马座”的,已经不是很多了。

人马兽原来是神话中的怪兽,人首马身”,“人马座”是人首、马身的画像,是人头、后半身是个马身人首马身,它正象征出心理与生理的和谐统一”。“人马兽”在这里代表心理与身体的和谐统一,“人首”是代表我们的心理,“马身”是代表我们的身体,一个健全的人格是身心合一。

人马兽不是一位骑士,驾驭着他的马,而是骑士与马浑然一体;心理并非控制着身体的另一个存在,相反的,身与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浑然一体”。在佛教有讲到“身心”,心跟身有交集、也有不交集的地方,但却是浑然一体。他的作用又是有先后,但不能够截然划开。如果否定身体,你的心理也不会健康到哪里去。所以它是浑然一体。

如果以“作用”来解析,“心”是一个主导,会影响到“身”。我们都是意念在先,身体才会跟着动。所以在禅修的时候,都有协助大家去看到意念在先,身体才跟着动,但他是浑然一体,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然而,继之而起的自我层次却毁灭了这人马座的统一境界。人们不愿面对他全部的有机生命体,不愿与所有的有机活动认同,不愿全面性地感受自己,于是他只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自我形象,也就是人马兽的心理抽象部认同。他否定身体……(第101页)。注意这几个字,再来落入到“自我”的情况。

他否定身体,把它贬为自己的资产,他自命为驾驭的骑士,身体则沦为愚蠢无知、任操纵的马”。“这条新界线又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因素使他脱离了人马座身心一体的境界?”这都是一层一层很重要深入的解剖过程。我们也许可以列出一连串肇始身心分离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得归罪于人们始终想逃避死亡的企图”。为什么一个人会否定身体?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始终想逃避死亡的企图。他有意躲避任何能和死亡牵扯关系的东西,当他重建一座能够躲避死亡威胁的生活堡垒时这时候第一个难题就是身体

因为他本来是希望长生不老!希望永恒不变!觉得身体会消失、会死亡,所以就设法否定身体,暂时来落脚而已,这也没什么,就好像一个过客。如果以住旅馆的心态去住,会不会把它当做家庭来珍惜、使用?你会觉得反正过了,什么都不用整理,拍一拍屁股就走了,不会很珍惜这个身体,因为他否定身体的重要,认为身体会死亡。

身体好像是死亡的家乡,人们早已意识到身体是可腐朽的,终将化为尘土;身体是无常的,毫不留情,如果人们想甩掉死亡,追寻不朽的未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身体决掉”。众生本来在身心一体的世界,现在要截然划分开来,因为觉得身体会腐朽、会败坏,所以认为“心”是恒常不变,当我脱离了之后,我还可以到他方再继续,所以变成以住旅馆的心态,不会一直很珍惜身体。

因为不珍惜当下、不安住在当下,所以永远是个流浪人。你还是在旅游、在当旅客。因为还没有找到家,到哪里都在否定它,没有好好去感恩身体。为什么人们会否定它呢?因为身体会腐朽、会败坏,没有多久就会生住异灭、成住坏空。《阿含经》的“五阴”章节,佛陀有讲到一般众生、愚痴凡夫就是否定身体,然后去抓心理,在《阿含》里面是讲“识”。佛陀讲:如果你要去抓“识”而否定身体,这样不如抓身体还来得比较可靠一点。因为众生不知道这个“心”是剎那生灭变异、不断的变化,因为“心”变化太快了,众生看不到,就像这日光灯在生灭闪烁变化,但是一般众生看不到,以为它是恒常一直亮着,看不到它的变化。

佛陀那些智慧者的觉察力非常的深、非常的敏锐,看到原来众生以为恒常的那个“心”、那个“识”,包括说众生以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灵魂,但是在他们的如实深观之下,都看到一直在生灭变化、生灭变化,而且它们生灭变化速度比身体还要快好几百万倍。但是因为众生看不到,以为它恒常不变,于是就要抓这个“心”,佛陀就讲这是非常不可靠的。这就是众生的本末颠倒,一直怕“无常”,否定这个“身”,因为这个比较粗相,众生看得到。这个很微细喔!而且剎那生灭很快,众生看不到,于是就被这个幻象所欺骗。

所以,众生就一直在巩固这个心、这个识、这个自我。不是说众生这样就好了!就安了!不是喔!愈来愈微细的,包括因为他看到这个心、识还是会变化,还是有贪、有瞋,还是会有生气!慢慢又否定掉他心、识里面的很多现象,认为“那不是我,我不是这种人,我不是这样……”结果慢慢越躲,他的世界会愈来愈狭小,于是就越躲入钻牛角尖,真的越躲、就躲到牛角尖里面。

他躲到牛角尖里面,把外界这些都否定,包括事先把外界否定掉,认为那跟我无关。现在已经活到身心的一个世界,是“人马座”的境界,能够活在这样,还不错!有一个健全人格。再来,更进一步把身体又否定掉,现在就剩下自我心灵方面的层面,又把心灵区隔掉很多、割掉很多,就活在角色层次。我们佛教所要讲的那十个结,真的就是很具体的慢慢解剖出来,但是要看得出来这些都是协助我们去看到结缚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去解开那些结?那是非常重要。

所以人们情不自禁地渴望自己是静止、不变、沉着而永存,而象征及观念的本质正是静止不变而且内容固定,二者一拍即合”。因为实相的存在是一直在剎那生灭变化,但众生不喜欢无常,希望一个恒常不变,于是就否定这个实相,渴望自己是个静止、不变、沉着而永存。他不喜欢实相,内心就不断构筑所要的梦幻世界,这样才能够让他在精神上稍微有一些寄托。

为什么那种象征及观念的本质,正是静止不变,而且内容固定呢?举个例子来讲,你看到一个很美好的境界之后,就把这个美好境界烙印在脑海中,于是你脑海中常常勾勒起那一幅很美的图画,或是对人事物都是这样。你常常会沉浸、浸泡在很美的图画里面,当你看到实相的时候,会觉得这个没什么,怎么会变化这么丑呢?然后又退回到他脑海中、记忆中很美好的世界里面,因为他要的是一个恒常不变的,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你要的是最初一见钟情的印象,要的是最初你所很喜欢、所要的形象,你不喜欢他变化。所以当结婚之后,彼此之间在变化,这时候就开始指责对方:“你怎么这样!你怎么会这样!”你都活在我所要的世界里面。

实相一定是生灭变化,你要追求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在实相世界里面是找不到的,只好怎么样呢?梦里相思啊!因为实相世界是找不到永恒不变的,于是你就去构筑出一个梦幻世界,然后在梦里相思、在那里陶醉,追忆过去或是追忆未来,憧憬未来一个梦幻世界。但是那些世界有没有办法到达?当你来到的时候还是一样生灭变化。现在假设因为你很不喜欢而否定这个星球,觉得这里是一个苦海,然后移民到其他的星球去。当你移民到这个星球之后,一样啊!

当然一出生之后,看到的还是一样生、老、病、死,还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这时候你又一样会否定它,然后继续再找寻一直在找寻。众生因为一直不希望去面对实相,然后构筑他所要的世界,就这样一直的逃、一直的闪躲、一直的追,看你到什么时候才真的愿意醒过来去面对实相,那是心灵智慧的成熟。

人们发现,想要这种静态的不朽,就必须完全与概念相同”。因为概念就是一个抽象,你整天可以脱离实相世界,然后就在梦幻世界一直去想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概念。“‘自我便是人对自己的心理抽象概念”,不管你再怎么封闭,再怎么建构一个“自我”,那都只是你脑海中的一个抽象概念。于是人们不再活在那可朽的身体内,只愿活在自我内,也就是他给自己的一幅形象,死亡无法侵犯到它”。认为活在“自我”的世界、活在灵魂的世界、活在心灵的世界里面,这样死亡就侵犯不到我。所以,当我死亡的时候,我又可以练就一身脱逃的法术、脱逃术,在死亡的时候就可以脱逃。人们一直的修行,很多都是为了准备死亡那一刻,“我要怎么样脱逃?要怎样到达我们所要的世界去?”

把很多的修行观念,就变成只是为了准备死亡那一刻,在这个过程你都活得很紧、活在不可知,活在徬徨的世界里面。然后就很热衷于探讨我们死亡那一刻怎么样?应该要怎么样?能不能具体的掌握到死亡那一刻?如果因缘可以,我都尽量拉他们回来现在当下,你现在当下这一刻没有好好把握,死亡就没有把握。如果能够清醒明觉活在每一当下,每一刻都能够很全然的活在当下,当死亡的时候,也很全然的死亡!你才会真的安住在每一个当下。

记得!你要真的很快乐、很安详的死亡,唯有你每一刻、每一个现在,都活得很快乐、很安详。千万不要忽略了眼前、忽略了当下,然后只是急急忙忙的准备未来死亡那一刻,这样你都活在苦、活在紧的世界里面,还活在不知家在哪里。等到面对死亡的时候,又准备我要怎么样脱逃?我看你逃到哪里去?只要你没有真的安心自在每一个当下,不管你逃到哪里去都一样。在《阿含经》佛陀有这样讲:只要不能安心自在,你逃到哪里、你躲到哪里,你心都是不安的。所以,究竟解脱的秘诀就是: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现在,全然的接受这整个法界的实相。等一下我们再来看,众生是怎么样的活在一个自我构筑的那种梦幻世界里面。

“‘自我的层次就如此产生了”,“自我”就是我们佛教所讲的“我见”、“身见”、我是、我能、我慢,就是这样产生了。有些没有正确理解而走入一直在找自性、找佛性、找一个恒常不变的“……性”,这样就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面。

身心的自然分野变成了虚妄的界线,使得原本一体的东西从此壁垒分明。新的界线必然引发新的冲突,一场新的争霸战便势不可免了,肉体与灵魂的欲望互交战(第102页)。

你的身心常常处于交战之中,如果修行观念不正确,会一直在责备这个身体,包括有的宗教师还会灌输有这个身体是你的业障,就是因为前世做不好,所以这一世才会出世来做人,这是你的苦报、你的业报啊!就变成让你活在很自责的世界里面。否定这个身体,你怎么解脱?你的身、心怎么统合?你的人格怎么健全?这个身体不管怎么样,从小到现在都陪伴着我们成长,从小到现在让我们使用,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工作,如果你不知道感恩,就已经是很不应该了,还在责备它。当真的慢慢越了解之后,才会知道原来我们常常是活在不知感恩的世界里面,你这样才能够来到身、心、灵的整合。但是众生呢?就这样在身心的交战,因为他一直否定他的身体。

心神切愿的,肉体却软弱。有机生命体失去了它的一体性,内乱群起。人们离弃了他的整个生命,只让他内心的自我形象出面代表。然而他无法真正抛弃他的身体,他所失去的乃是身心的一体性,人马座所拥有的和谐感,原有的清清明明的意识也受尽摧残,最后导致思想愈来愈蛮横强制,身体却愈来愈疏离退缩(第102页)

不要以为“这都是别人、这是别人,我没有这些现象!”记得!只要还没有解脱,只要你还有苦、还有不安,只要内心还有苦闷,这些现象众生都有,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别人,它所解剖的都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人,除非你的身心真的统合,很安详了。不然,“人马座”所拥有的和谐感,原有清清明明的意识,也受尽摧残啊!你的身心不和谐,因为一直自我否定,就活在“自我”否定的世界里面,怎么快乐得起来?!你的内心充满着矛盾,“自我”都在厮杀,怎么和谐?怎么安详?怎么会有真正的慈悲呢?最后导致思想愈来愈蛮横强制。

这样活在“自我”世界里面的人,他的思想会愈来愈蛮横强制,为什么?因为他是活在一个想象、一个“意思食”的世界里面,用“自我”的意思去想象、去构造、去勾勒他所要的世界,于是他的思想愈来愈蛮横强制,身体却愈来愈疏离退缩,因为他否定肉体的重要,认为那是罪恶的、那是苦的、那是业报。因为所强化的是他的思想、他的想象,形成“意思食”一直在强化,但是他不知道、不知不觉。这就是众生用心灵在打压身体,你的人格渐渐的分裂了。

所谓的“名色分界智”,是要让大家看到从微细到粗的先后次序,并不是要你把身心分隔,“名色分界”是一个过程,但是到后来你是活在一个和谐的情况。如果进入实修实证,溶入无常法流里面,就是溶入一体的世界里面。如果我们本身的身心没有一体溶合,说要跟外界溶合是不可能。如果我们本身的身心没有由点、线、面,逐步提升进入到和谐的情况,你用一个“我”去跟法界溶合,还是一样用一个“我”去听鸟叫声,而不是溶入法界里面,不是让鸟叫声穿流而过,这是有微细的区别。

有参加过几次禅修经验的人,就慢慢可以体会到关键诀窍的不同,一个是有“自我”去听,一个是“无我”;一个是有个“我”跑去听——有主、有客,有心、有境;一个是你的身心和谐、一体,然后再继续放开、溶入法界里面,“主客双泯”、“能所双泯”,“主客消溶”。

处于自我层次中的我们,只与整个有机生命中心理、印象那一部份认同”。你跟你的思考、跟你的想象认同,也就是“自我”形象,会勾勒出他想要的“圣人”形象。

活在“自我”的世界是用想象,然后勾勒出他所想要的“圣人”形象,包括众生如果是活在“自我”的世界,一样会用“自我”去投射,勾勒出心目中的偶像、心目中的“圣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形象,我们都用“自我”去投射,希望别人符合我们所投射的模式来演出,而没办法让实相如实展现。

例如他的自我有个很小的冲动在心中一闪而逝,想揍某个人。我们常有这类冲动,不足为奇。可是他害怕真会做出这种事来,因此根本否有此想法,然后故意忘掉他的否我?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想法!我既不会作此想,也没有什么好否认的!’”(第103页)

你的内心是有这样的瞋心、这样的贪心,想要骂人或是有爱,但是你却否定它,包括有性欲这些,都一直在设法否定,认为“我是修行人,怎么可能有这些?我是修行人,应该怎么样?我没有这些喔!”实际上那欲望仍然在,他只能装作没这回事”。于是就慢慢的活在越虚假的世界,越不愿意去如实面对自己。自我内,凡是个人不喜欢的,不了解的或是无法接受的那些层面都同样地被驱逐至界线的另一边去,划为敌区

前面是“人马座”的层面,这里已经开始探讨“自我”层面。现在是来到你只重视“心”,而且这个“心”又在“自我”分裂,慢慢进入到“角色”的层面,为了保护“自我”的形象、保护“面子”,然后一直很坚固你的形象,就否定且认为自己不可能有这些。就像众生认为“圣人”的模范应该是怎么样?只要我们内心有触犯到不符合众生的“圣人”模范,于是就设法否定:“我没有这些,我不可能有这些,我没有!”装出符合众生“圣人”的标准要求。

就这样一直在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然后不接受自己的那些,你本来是可以跟法界是一体的,现在已经是活在小小身心的“人马座”,身心还会和谐。如果又在“人马座”里面否定身体方面“我不要、我否定它”然后只要心灵方面的,这是来到“自我”的层次。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就好了,你还要继续再否定心灵层面,认为很多这些不应该有。“这些我不接受,这不是我,我不可能有这些现象,我不喜欢这样……”。于是你的内心世界又活在愈来愈小、愈来愈狭窄越小的世界。

我们再回到那位想揍某人的先生身上,来看看自我内的分裂情形。他虽然否定有此想法,那个念头并未消失,它仍存在,只是好像存在于自我之外。套句心理学的术语,就是主观的念头投射于外界,形成客观的心象”。“愤怒的冲动仍然在那儿蠢蠢欲动,既然他无法承认那是他的冲动,一定是其他人干的”,认为是别人引起的、是别人害的、是别人不对。

顿时,他发现身边的人好像都在生他的气,而且并无明显的理由。于是他想揍人的冲动竟然演变成别人朝着他而发的行为。我恨这个世界一经投射,便成了这个世界恨我。他立刻变得十分消沉沮丧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不对啦!是这个世界恨我啦!或是别人不好!别人……”。事实上,是我们自我内心在投射,我们想要一个世界但是却达不到,我们否定、不接受自己的这些,然后我们不承认我们在否定,我们不承认我们在压抑,但是当别人有做出这方面的行为,我们所要否定这一面的时候,我们就严厉在指责别人的不对,严厉在指责别人的不应该,但是众生看不到那是自我潜意识里面的一种压抑、自我否定、不接受,然后又去否定别人、去责骂别人(参见图6-6)。

现在你只接受表面意识的这些,然后你一直否定你那些潜意识;你否定你这些潜意识,只要别人有触犯到你所否定的这些世界的时候,你不是看到自己在压抑、自己在起瞋,不是照见到是自己的问题,你是觉得别人的不对、别人的不应该。现在假设你心目中一直认为不可以碰到金钱(不持金银戒),因为自己常常会在拉扯:“我碰到金银就是不应该、就是脏,有时候碰到就会有罪恶感”。产生罪恶感又不敢承认,然而现实上是需要用钱来解决一些事情,包括你要搭车、坐车,这些都需要用钱。你会设法“我要持戒清净,不可以碰到这些钱”,潜意识里面却常常需要有那种欲望,但是为了兼顾“圣人”、清净者的形象,于是否定自己有这些心态。你有,但是你否定它,一直在压抑着这些。

当你看到别的出家众碰到钱的时候,你就认为别人持戒不清净,甚至更激烈的就会说:不符合我们团体所需要的,你是犯戒的、是污垢的,于是要设法把别人驱逐出去。这是因为他否定自己,然后认为自己没有这些,会认为自己是个圣人,然后用严厉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如果我们现在有仔细看到:事实上连自己也有这样的矛盾冲突,自己内心也都是有这样的交战,是我没有如实面对自己、不够诚实。

好!现在我愿意自我负责。当看到别人拿钱的时候,我们尊重别人,你不会认为说:“我没拿钱,我就是圣人;别人拿钱就是污垢”。你会觉得:“我没拿钱,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承认自己内心有所冲突、有所矛盾,但是别人拿钱,我尊重他们,而不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界定别人”。

记得!真的有如实回来看自己,你就会将心比心去原谅别人、包容别人。你为什么会严厉地去批评别人、指责别人的不对呢?事实上,你愈严厉批评指责别人,绝对不是你没有,而是你压抑的更严重,你不愿意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如果真的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我的脸没有比别人白,这时候才会真正流露出大慈大悲之心,才不会去挑剔别人、指责别人、苛责别人。

一个真正有如实回来净化自己的人,他绝对是:“大慈大悲悯众生”。你们有的现象,我都会有。我有如实看到、有照见到,我看到自己的任性,看到自己的贪、瞋、痴。当我这样如实看到自己,然后又看到众生在展现的时候,我会再指责、责备众生吗?于是就会有无限的胸襟包容众生。如果没有真正回来面对自己,你才会严厉的拿着一把尺去衡量别人。但是,众生通常都看不到这些,现在我们要解开这些结缚,就是要如实回来面对自己。

修行解脱之路就是要回来“反观”自己。“世间法”的修行就是在做好人,不强调“反观”; “世间法”的修行,是做你喜欢的种种事情。但是,真的要走上解脱之路,一定要回来如实面对自己。

本来是自己在瞋恨这个世界、瞋恨别人,但是到后来我们会找出很好的理由说:“是这个世界恨我、别人恨我、别人不对!”你的心没有摆平,却觉得是世界凹凹凸凸,你的心是污垢没有清除,结果就觉得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记得!你所投射出去的不满,事实上都在告诉明眼人,你内心的问题。如果因缘不成熟,是不能讲,就去让你发牢骚,若待因缘具足,就可以协助你。如果你的身心够柔软,会协助你回来如实照见问题不是出在别人,一切的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所以,怎么回来净化我们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个人还能玩更奇妙的把戏。他不只掩面不顾整个生命真相的本事,他还能想出这生命的各种潜能。由于某些想法有违禁忌,他无法找出一个比较正确又能接受的自我形象,他只有否定那些部,自己捏造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形象,于是便落入到角色的层面

众生就是这样可爱,愈来愈落入一个很苦的世界里面,佛教讲的“苦海”就是这样一直在形成,众生却不自知,然后都还在怪外界、怪别人。自我所无法接受的层面都被打到非我的冷宫之中,反射为角色背后的阴影。自我内的界线就如此划定,个人对自我的意识自然愈来愈窄,非我的威胁也与日增,于是便成了角色层次’”

个人处在“人马座”的时候,他已经是活在身心个体有机生命世界,他现在呢?越来活得越小,本来是在心灵方面,他又一直否定自己很多的这些,于是就活在更小的世界里面,他的苦也就愈多。因为他都否定、看不惯其他的这些,你的世界愈狭小,就变成不是你所要的世界就愈大、愈多,结果你的敌对境界就愈多,因为你在否定这些。你的心里也在否定另一半,包括你的身体也都在否定它,外界这些更是免谈。只要别人做一点不符合己意的,就予以否定;不符合自己所期待的,就是予以否定。

“自我”就是一直很狡猾的构筑他所要的梦幻世界,但是他不知道苦的原因在哪里,造成很多苦的现象、苦的果,都不知道原因,然后都在怪外境。我个人相当佩服佛陀的厉害就是:他把苦的根本原因解析的很深入。但是因为佛陀是距离两千五百年前,用那时候的语言讲出十个结,确实是非常深、非常好。由于是以前的语言叙述,而我们现在用比较现代、白话一一解析,看到苦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很狡猾的“自我”是怎样在颠倒是非、在颠倒梦想,然后在自欺欺人。

当你真正看到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佛陀所讲的那一句话——“人最大敌人是自己”。不错!这句话我讲过很多遍,但是你听还是听啊!就是还没有真正的震撼,还是没有真正的脱胎换骨。因为我看得很清楚,你无意中又落入“自我”预设、“自我”欺骗的世界,然后又不知道。

在此,刚好联想起前几天从电视上看到一个画面,可以讲出来让大家参考。就是有一只狗,掉落到下水道的水沟里,在那里哀嚎、哀叫,有人打电话请119的消防人员来救援。因为消防人员真的很慈悲,要到又脏又臭的下水道里面,设法把那只狗救起来,因为那只狗还活着。

好!你认为那只狗会乖乖地让他救上来吗?他设法下去捉到它,是为了协助那只狗出离苦海。当把狗救上来的时候,消防人员是怎么样?又臭又脏!还被狗咬了好几处都在流血,伤痕累累。要救那一只在苦海中的狗,又被狗咬得伤痕累累。当时我有看到这个电视新闻画面,当那一只狗被消防人员抱上来之后一放到路上,那一只狗马上很快就惊慌逃走,因为它认为这个人好像是坏人要抓我啊!

当我看到这些新闻画面的时候,也让我联想到很多。假如一个人没有真正很认真要迈向解脱,没有很认真要回来“反观”自己,就算很多方面我看得很清楚,但是我都要保留、我都没办法讲。当因缘不成熟,我讲的时候你就会起瞋。跟大家讲过好几次,当你真的要迈向解脱,真的要回来如实看自己,你的身心要柔软,这样我才能够协助大家如实照见到那个很狡猾的“自我”,是怎么样在颠倒梦想。如果这层功夫你没有预备、没有准备好,我真的插不了手。

我希望的是真诚真心的心灵交流。对我而言,我是真诚真心善待每一个人,如果你觉得这些课程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经过你的闻思修证也都觉得满不错,你真的愿意要走解脱之路,我们大家就互相提携。

我们已经看到一条一条的界线发展出一层一层的意识,每划出一道新界线,个人的自我意识便愈加紧缩狭隘。首先是周遭环境被否定,然后是身体又被否定,心里面的阴影又一一地被推出界外,成为陌生而敌对的非我,导致各种形式的战争与冲突不断(第104页)。因为你内心的世界不断地在厮杀、冲突。其实外在的一切,不过是个人由内投射在外的心象而已,我们可以重新发掘它们,领回自我之内

“领回”也是言语上的一个表征,本来就在一体的世界,只是你去把它划分而已。当你今天发现了之后,就自然地复合。本书的下半就是简介这回归的历程。每一段历程都需要承受一些痛苦”。为什么呢?因为要让你撕下面具、拆掉防卫城墙,那是不容易啊!

但当我们逐渐与自我的不同层面化敌为友时,那种喜悦是难以形容的”。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因为当你封闭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现在要协助突破这些界线,“自我”一定会拉扯的、一定会痛苦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能够如实回来面对自己,没有苦就没有成长。真的当你流过泪,吃过很多的苦,身心慢慢地愿意去溶合,这时候就会撤掉那些防卫,于是身心愈来愈愉快、愈融洽了。你本来是封闭在小小世界里面,现在要慢慢返回来把我们内心世界这些种种城墙,以及那十个结一一去除,来到我们身心的统合,然后就进入“无我”的世界里面。

每一段历程都需要承受一些痛苦,但当我们逐渐与自我的不同层面化敌为友时,那种喜悦是难以形容的”。就会真的看到自己脱胎换骨,当你苦过之后,会体会到解脱那一种快乐,一种成长的法喜。“有苦”是因为我们没有面对自己、不愿意突破,或是在要突破、却尚未突破的关键期间。但是当我们真正突破的时候,就会发现到真的就是一种法喜,包括“禅悦为食”或是成长的喜乐,都是这样。

这时候你就能够把冲突变为舞蹈,战争变成嬉戏。一直生活在充满了界线的梦中的亚当子孙,不妨撤去那些界线”,活在二元对立世界中的众生,不妨撤去那些界线,重新看一看真实的世界,也让我们好好面对一向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阴影、身体与世界,认出它们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第六章最后的这段结论非常重要,包括禅宗说要找到“本来面目”、要回到“本来面目”,结果众生又在禅相里面去找“本来面目”,又在自我世界里面去找“本来面目”。事实上,“本来面目”就是回到法界,就是勾勒出这整个过程,把这些界线一层一层的去除掉,把你潜意识中一直压抑的种种阴影去除,让你心理健全之后,再来跟身体统合,让你的身、心健全,再跟整个外境溶合,就是来到一体的世界。

众生一般是不愿意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常常会为了某种形象、某种目的,而强颜欢笑,不但是假慈悲,生命过得很虚假,也过得很苦,众生常常是活在这样的世界里面。今天当你真的愿意如实回来面对自己,真的愿意如实回来面对自己的丑陋、接受自己,生命就会逐渐的愈合、脱胎换骨,而渐渐成为“真人”。整个修行解脱之路就是不断把我们的种种界线去除,不断把我们的防卫假面具、那十个结一一的去除,让我们返璞归真、成为真人。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