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纲
一、修行方法愈简单愈好
二、善用静坐中的动中禅——培养定力与开发空、明、觉
三、静坐中的动中禅练习方法
(一)手掌的移动练习
(二)手指的移动练习
(三)最后来到放下方法,让心处于空、明、觉的状态
学习重点
一、修行方法愈简单愈好
1.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他是不需要吃任何药物。一个身、心、灵健康,没有忧悲恼苦,没有贪、嗔、痴、我慢的人,他是不需要任何修行、不需要任何法门。
2.众生内心不安,有忧悲恼苦,这就是心灵有疾病。心灵有疾病,一般大部分是选择用各种法门。法门就是药物。当你真的很有必要的时候,才吃药、才用各种法门。不要用法门,而能够让我们恢复身、心、灵的健康,这是最好。
3.老子就是要我们不要吃药,尽量不要用各种法门,尽量恢复单纯、宁静,开发我们的清净本心。所以,老子所讲的都是最高的方法、心法,所讲的都是真正帮助我们回归道,开发我们的良心、清净本心,让我们做生命的主人。
4.问题是我们要学到那个没有法门的法门、没有修行方法的方法,这个不容易。所以就要透过简单的方法,让大家有次第、步骤可以上来。因为这些方便法,只是一个渡河的工具,协助我们开发空、明、觉。有效果而且越单纯的方法越好。
5.我们要如实面对我们自己,问我们自己:你真的稳定吗?你真的心是心如虚空、你真的有定力吗?你真的有明觉吗?真的没有贪、嗔、痴吗?只要还有贪、嗔、痴、我慢、自卑,这个就是代表心灵是不健康的、有疾病的,那就要透过一些方便法,让我们恢复健康。所以不得已的时候,还没办法真正稳定的时候,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我们不要狂妄自大,自认为自己是大利根性,然后甩掉各种法门,说大话、唱高调,错把知见当证量。
6.我们使用的方便法,越早能够让我们恢复空、明、觉,开发出我们的清净本心,这些方便法就可以放下。《金刚经》所讲的“法尚应舍”,也就是不得已才吃药。而吃这些药,是要越早能够放下,来到不吃药越好。
二、善用静坐中的动中禅——培养定力与开发空、明、觉
1.我们很强调心法,而不是表象,不是动作。如果没有了解心法,那你各种修行方法,只是机械式的训练,只是培养一些定力,这是不一样的。
2.希望大家好好地去练习,一定要跟着练习过。自己要多练习、多体会其中不一样的地方。
3.很重要的就是:都要朝向培养定力跟开发明觉。如果你只有机械式的动作,只是在培养定力,没有开发明觉,这一种定力再深,还只是世间法的世间定。这一种定,不会帮助你开智慧,反而很容易增长我慢。所以我们是透过简单的方法,让我们一方面培养定力,一方面开发明觉,来到随时随地都是处在空、明、觉的状态。
三、静坐中的动中禅练习方法
(一)手掌的移动练习
手掌移动的具体方法
1.请大家盘腿坐好,双手放在双腿上。手掌可以朝上或朝下,很放松,很放松。
2.坐姿不局限,因为重点不在于你的坐姿是单盘或是双盘。你能够轻松、稳定地坐着,这是最重要。
3.全程都是很放松、无所求,你只是单纯地动作。在这过程,全程地保持清醒明觉。知道手移动到哪里,手的位置在哪里,清楚地觉察,这样就好。
4.现在请你轻松、放松地端坐,闭上眼睛,然后将你右手慢慢地举起,不用很高,离腿二十公分左右。然后翻掌,掌心向内,再慢慢向内,手肘跟手掌都向内移动,又向外,慢慢地向内、向外、向上、向下,慢慢地移动。上、下、左、右移动之后,再轻轻地、缓慢地放到腿上。完全地放松,放回腿上。然后再换左手,一样,手向内、向外、向上、向下移动之后,放回腿上,轻轻地放回腿上。两手交换练习,你要练习多久的时间,看个人的需要。
重要心法
1.整个过程,不在于快,不要快。在于你要清楚地觉知到,你现在手在哪里。不是用眼睛去看,是用你的心灵在觉知。手不用举太高,太高你会用力,手就容易酸。我们是要开发明觉,越轻松、越自然越好。
2.整个过程都不用下达口令,不用起心动念,很单纯地做动作。
3.按照自己的节奏,不要去看别人,不要去干扰别人,你就只做自己的主人。举起、动作、放下,这个过程都清楚地觉知,很放松,很放松,不要急,缓慢地进行。
4.最重要,你在手动态的过程都保持清醒明觉。放松地做,没有口令,没有任何的审判,可以不用起心动念,心很宁静,心很放松。当你这样在练习的时候,心跟身、跟手是合一的,活在当下。继续练习,当下就有定力,你的心是很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
5.有定力,这就是禅定,但是你必须要保持明觉。如果你没有保持全程的明觉,你那一种禅定,就变成是世间禅定。这一种世间禅定,会让你的心绷紧、僵化,也容易产生禅相跟我慢。
6.大家放松地练习。如果在这过程有妄念,有烦恼、杂念产生,统统不要去理会,你就回到当下动作,保持明觉。
- 手指移动的练习
手指移动方法
1.请把双手放在腿上,手心朝下,现在全身都保持宁静不动,手肘、手掌也不动。十根手指头里面,现在只练习动其中的一根手指头,左右手轮流交替动作。这个动作范围更小、更微细。
2.现在就开始练习:比如先动右手的食指,有起有落。只要有动作,你觉察到它的动作,这样就好。都不要快、不要急,放松、缓慢地进行。右手动过之后,换左手。不用按照次序,你可以随机动其中的一根手指头,左右交替动作。
3.这是把动作的幅度缩小、范围缩小,让我们的心进入更宁静,开发更微细的明觉。这时候都不用去理会呼吸粗细、大小、缓慢,就只是很单纯地觉知当下正在动作的手指,发现有绷紧就放松。
重要心法
1.不起种种念头,不思善,不思恶,不用任何口令,你只是很单纯地动作,保持客观觉察、觉知就好。
2.没有审判,没有谴责,没有是非之心,当下就是回到很单纯的世界,空、明、觉的世界。越放松、越单纯,越容易接近我们的清净本心、良心。
3.有妄念、有杂念没关系,不要理会它,让它穿流而过,继续保持明觉,回到当下就好。不要谴责,不要论断,回归单纯,回归清净。
4.当你觉得不想再动作了,你的心想要更宁静,不想再动作,你就停止动作,让心处在很宁静的状态,空、明、觉的状态。如果有妄念、杂念,需要的时候,你就继续做动作。在动作的过程,就是保持明觉。有杂念起才做动作,让心定下来、静下来,保持明觉。
(三)最后来到放下方法,让心处于空、明、觉的状态
1.如果心已经没有什么杂念,很安静、很宁静,身体不太想动作,那你就保持放松、宁静,不做动作。这时候心进入更宁静、更安静。放松,放松,只保持空、明、觉。致虚极、守静笃,不思善、不思恶,让心恢复很单纯、很安详、很宁静。
2.从透过简单的方法,来到把方法也放下,让心处在空、明、觉的状态。身跟心都没有用力,很放松,很放松。
3.不要管现在静坐进入到第几禅,不要去管禅支、禅相,很单纯地和自己的心相处、合一,身心合一。在这个过程,如果有杂念起,就让它如同空中的白云、乌云,让它飘过,不去追随,也不要干扰。虚空不碍白云飞。如此,你越容易宁静、入定,而这个定是有明觉的。
4.在入定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各种禅相,看到各种光,记得:不迎不拒,不要贪爱,不要抓取,也不要恐慌,不用头脑去解析,不用在那里起心动念,就只是保持空、明、觉,很客观地看它的生灭变化。记住《金刚经》所讲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执着,不抓取,才不会出问题。
5.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没有保持空、明、觉,而去抓取各种禅相,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严重的就会走火入魔。那是因为没有正知正见,起各种贪爱、抓取,被幻觉所迷。如果心态正确,你的打坐会很轻松,身心很安详、安定,慢慢你也会品尝到打坐的禅悦。记得:都不贪爱,就只是体会那些过程。心不动,保持宁静,保持空、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