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万物相生相克 维持动态平衡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经文妙解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就像射箭是往后拉,来到那个核心点,你瞄准太高的话,一定要往下降;如果位置太低的话,一定要向上提。

 

有余者损之,

如果你拉得太大力、太满的话,你就需要稍微放松一点。

 

不足者补之。

如果你拉得不足,就要再拉强一点。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整个大自然虽然是不断生生灭灭的变化,但是它有一个原则,就是“致中和”,维持动态中的平衡。就是这么的奥妙,相生之中又会相克。

木会生火、火会生土、土会生金、金会生水、水会生木,这是一个相生的过程。但是如果光是一直相生的话,就好像开车一直冲而没有刹车系统,所以又会相克。木会克土、土会克水、水会克火、火会克金、金又会克木。

你越厉害,大自然就会有一股克掉你的力量出来,把你的那些我慢挫掉。这样,你就会很苦啊,而那些苦正是要磨掉你的我慢。就像你聚集了很多的金银财宝,到最后一定会有人来把它瓜分掉。以前的祖先,哪一个现在还拥有财产?以前的帝王,谁能够拥有一把土?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世间人反而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一般众生都喜欢锦上添花。有一句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一般人都觉得自己很不足,所以,就要拥有更多—小孩、家人、财产、名利、社会地位……整个生命都是不断地在聚集、在追求。更高、更大的目标,永远都不嫌钱多。

但是谁才能够做到真的是有余,可以回馈这世间呢?是真正那些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人。他体会到:“自己生命所需,以及能够健康、快乐地活着,都是大自然的恩赐,自己没有欠缺什么,能够感恩知足。”

所以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我、无私,只要他有的都愿意跟众生来分享,回馈这世间。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真正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人是默默地、积极在做却不自恃己能。因为他发现:“我这个生命的存在,这是整个法界的恩赐啊!我能够活着,是众生的相扶持,不是我是、我能啊!”

 

功成而不处, 

默默地做,就算对世间的贡献很大,也不会居功。不会认为自己很厉害。

 

其不欲见贤

“见”就是爱表现。也不会爱表现,标榜自己是圣人,他就是法天地之自然、返朴归真,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这世间。

 

 

智慧分享

这章含意相当深,老子又再把法界的特征、特质呈现出来;把这个镜子,又呈现出来让大家看。你如果真正能够看得懂的话,你就更能够体道、悟道而得道,你也才能够掌握到“道”的精神。这样,你就不会背道而驰!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