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道」长得像什么样子

 

 视之不见,名曰;听之不闻,名曰;搏之不得,名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纪。

 

经文妙解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可得,名曰微。

这都是对“宇宙本体”的特征的描述。用名称来称呼宇宙本体就是:“空、无、道、无极、上帝、天主、真主”,但实相都是一个。

名曰“夷、希、微”是形容它玄虚、玄无。宇宙创造万有的这个本体(道德经里老子用“道”来形容),要去看它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但是没办法看到,因为它不是物质层次;很宁静地去听,还是听不到里面有声音;要抓也抓不住。那没有东西就表示什么不存在吗?老子说:“它不是空洞,而是实际的存在”。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看不见、听不着、抓不到”,这三者事实上没办法具体分开,所以只能够“混而为一”。我只能尽量去描述,但不要落入语言那个切割的领域,因为它是一体的,这就是所谓的混沌的阶段。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这是描述“道”的明亮度:它没有我们看得见的太阳那么明亮,也没有比很黑暗的世界那么暗。晚上没有月亮的时候,你抬头看看满天星空,在星与星之间都会有一个不是很暗、也不是很亮的那个“空”,就比较接近老子所讲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绳:绵绵不绝。

绳绳不可名:“空”中能够生妙有,从宇宙本体“空”里面能演出化一切现象界。如果要定义它叫什么名字,实在没有办法,因为宇宙本体本无名。

复归于无物:空里面的能源慢慢凝结形成物质,所有存在的物质慢慢地会回归为能源,能源又回归整个空。这就是“质能互换”,也就是说:“一切来自于空(道),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又回归到空。”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无状之状:它绝对不是顽空,它是有生命的,是很奥妙的。虽然无形状,但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它还是有个状,叫做“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宇宙本体表面呈现出空无、没有东西的这种现象。

科学家把它称为“未显相的领域,暗物质的世界”。以前科学领域都是在能够触摸得到的能源、看得到的物质世界,现在科学家发现暗物质的世界所蕴藏的能量远比人类所知道的还多更多、更奥妙!

是谓惚恍:“空无”的世界不断地在闪烁,它里面是不断地在生灭。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老子竟然观察到这个宇宙、这个“道”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看不到它的边缘、没有尽头。 “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执古之道:道是从古至今本来就存在,如果你能够体悟到“道”无我、无私的精神即是“执古之道”。

御,实际展现出来。有,做什么事情会贯穿出无我无私的精神。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把以前就存在的“道”的精神体会出来,进一步在当下的历缘对境、为人处事中实际做出来。

 

能知古始,是谓纪。

如果你能知道无始以来存在的“道”的奥妙,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得出来,才能说是真正的得道,你会了悟生死大事,与道合一!

 

智慧分享

无边无际的空间跟无始无终的时间交会,就只有当下这一点。你所能够活的、所能够掌握的,也只有当下这一刻。

如果问到“无”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无’就是什么都没有。”但是19世纪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认为:“当真来说,‘无’实在太了不起了。”不只你、我、他浸泡在“空无”里面,地球、太阳系都浸泡在“空无”里面。这不是信仰、不是宗教迷信。老子讲的都是真理、实相,他不是在讲抽象的观念、知见,不是在讲玄学。只是这部分很深,很多人不容易看得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果有一颗开放的心,每个人都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要珍惜生命中相遇的所有兄弟姐妹,打开心胸肚量虚心学习,随时都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生命也随时在成长,一定会越来越好!

 

成长启示

与我生命存在有何密切关系?

  1. 要学会穿透物质的领域,去看到“空无”的领域,当你看出你也是从“空无”演化出来,你才会认为不是在谈空说玄。你才不会怕空,而且你才会真的找到生命的源头。

2. 现象界的一切,来自“空无”的化育。它生育你、养育你,同时,每个当下都把你拥抱在怀抱里,我们与道是一体的。这就是孔子所讲的:“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1. 没有“道”的支撑,我们不可能活着。每个当下、片刻不能离开“道”,再有钱的人、官位再高的人、再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人例外。
  2. 当你了解“道”之后,那个自我、小我才会放下、才会臣服,才会很安心地把生命、把小我交出来与“道”合一。进入这样的世界,生命绝对不会消极。
  3. 来到“道”的世界,就能够起妙用,生命是神龙莫测地变化,也绝对不会去伤害任何人。“道”能够无为,又能够无不为。不会去跟众生见诤、不会制造对立,如果你不了解,你的自我不会溶入。不会溶入的话,你只是用自我躲入“空”里面,你没办法真正地跟它合一。

6. “道”属于精神领域,如果能够深刻看到“空无”的领域,你就会注重精神领域的生活,那物质层次就会逐渐地淡化。重视心灵品质的提升对地球的未来也会有很大的改变。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