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自己很好,没遇到过此类现象。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学到了《道德经》的精华、出世间法的修行方向,知道怎么样去化解。一种就是不够用功,连这种现象都还没有遇到。
实际上,这是很多修行人都会遇到的现象:很认真在修,但还没有学到“道”,没有学到什么叫做“一体”。还没有学到柔软,还在用过去的习性、“自我”在修。
以前我们所重视的是《阿含经》,“四念处”的修行方法。《阿含经》的优点,有次第、有步骤,讲得比《道德经》详细,也讲出了很多的教理、观念。
问题是:《阿含经》是重视苦行的大迦叶主持编辑的,讲的都是在个人的“五蕴身心”上面来着手,很少讲跟外界的连接。而且认为外界是盗贼,不可以多看、多听,不可以怎么样。
这样的修法,你很难觉察到自己在用“自我”在修。你很会解析“无常”、“无我”,但在历缘对境时却很难做到“无我”。修到后面,越修路越窄、越拘谨、越苦闷!
有的人则认为自己懂很多教理了,也有了一些觉受,修行有成了,就开始增长“我慢”,好为人师,想让信众追随。这些都不是佛陀的本怀。
佛教的精华,是禅宗“不立文字”的部分。所以我在编写《阿含解脱道次第》时,把《心经》、北传禅宗的精神,逐渐穿插在后面。就是要大家避免陷入在“小我”的世界里。
我也推荐大家深入学习《道德经》,它可以帮助你打开心胸、视野。从小小的“五蕴身心”,放眼来看大千世界,你才会看到生命的实相。你会看到:认为“外境跟我们的生命、修行无关”的观念,是在自断自己的解脱之路。
我们播放过一个卡通片让大家参考:
一个修行人,背着一把剑,很认真地在打坐。一只苍蝇飞过来,嗡嗡嗡,在他旁边绕。有时停在他的脸上,有时停在他的鼻头上。吹也吹不走,赶也赶不走。他很烦,很烦,就拔出宝剑,用很厉害的武功,把那只苍蝇劈成了两半!
正当他洋洋得意时,没想到,一只苍蝇变成了两只。他又被干扰得好烦,又出招,把两只苍蝇劈落在地,分成四半,都死掉了。然而,两只苍蝇瞬间又变成了四只苍蝇,又扑了上来。他真的生气了,大开杀戒,杀、杀、杀。结果越砍苍蝇越多。
他终于累垮了,静了下来。当他不再理会,也没能力理会,那些苍蝇统统消失,变成了很美丽的花朵。
你认为自己很理智,为什么战胜不了习性?因为你把那些习性、境界都当做了敌人,一直要去砍它、对付它。你“自我”越厉害,不喜欢的境界就会越多、越强,死神也就越厉害。你越想强势,越想展现“我慢”,就会有越多的境界折磨你。就看你什么时候认识了天地父母,自我愿意柔软下来,不再去对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