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么27』老子说的道和佛教说的空性一样吗(洛阳万安山20160618)

空性不是道。佛教,不管是南传或是北传,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大、也很深的问题,就是对空方面的理解,都否定了实相空的存在。

空本来就是佛教最深、最高的智慧!北传《心经》所讲的空,是宇宙的本体。问题是北传发展到后来,又把这个空变成为空性、性空。而南传没有《心经》,他们一概否定这些。目前南传所讲的空,是指打坐、禅修中体验出来的禅相,空无边处定;或是观念里面的空。

空,是宇宙的本体,实际的存在,不是修出来的,老子把它称为道。空无边处定,是要修才会有的一种空相、禅相,不是实相。

空性,是佛陀看出空的奥妙,描述出空的特征、特性,希望我们跟空来学习。老子也讲出道(空),道是什么。也讲出道(空)的特征、特性,也是希望我们跟它看齐、学习。

很奇怪,现在的佛教界都把这个否定掉。南传就是要追随佛陀,在有相上面追求、学习,而把最高深的空、本体否决掉。北传佛教也是一样,把空否决掉,还说佛教不讲宇宙本体。

你否定空,就是把生命的源头切断掉,你的生命就会浮而无根。真正的核心没了,所以都一直在各种法门上面钻研。你再怎么修,都变成是在头脑里面理解空。空性、性空都是抽象的描述。

以水跟水的特性为例。大家喝的是真正实际存在的水,不是喝一些抽象的水性。水的特性是柔软、无争的,入圆则圆,入方则方。遇到有石头挡住,它会绕过去,不会跟石头抗争。空性就是没有自我,无自性,入圆则圆,入方则方。

什么叫做有自性?比如你是一块三角形、硬邦邦的冰块。当容器是圆的,你又超出容器的范围,你就格格不入,你没办法进入容器里面。硬邦邦的,你就没办法跟这个境界融为一体,就会产生冲突。

佛陀、老子他们看懂水的奥妙,启示我们向水看齐、学习。最初是这样在带领。后来形成经典,描述水的特性是怎样。结果后人慢慢却变成:在经典里面钻研、体会什么叫做水性,什么叫做空性;同时却认为流水跟我无关。或是在打坐禅相里面看觉受。

现在佛教界最大的一个损失就在这里。这不是释迦牟尼的问题,而是子子孙孙,在传承中因为背诵、记忆经典,而把最重要、最深的部分丢掉了。

我希望大家能够回归单纯。要找到生命的源头,一定要来到跟大自然的实相连接起来!透过《道德经》的闻思之后,进一步以道法自然的禅修方式,来开发明觉跟定力,方法越简单越好。

再来,要扣住一个核心:我们生命的存在,是靠什么在支撑、养育!你可以放下经典、名相,实际地去体会大地、流水、空气、阳光、空。慢慢你就会知道:生命不是色、受、想、行、识所组成,也不是六根所组成,那些都是显相出来之后的表象。你要透过表象,去看到后面更广阔的。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