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讲,如果能够了悟天地之道,顺天之道而生活,本来可以不用修行。
你看到哪一种动物在打坐?它们休息的姿势,都是很自然的方式。一些鸟类休息的时候,是什么姿势?用一只脚在支撑着而已。有些鸭会蹲下来,但是大部分的鸟类很少蹲下来,除非生病了。
动物们,除了人类之外,包括老虎、狮子,大部分都过着比较合乎天地之道的生活。它们的一生,对大自然、对整个生态,都是有益的、不会有破坏。
所以,如果你在那里忧、悲、恼、苦、贪、嗔、痴、我慢,表示心态有问题,有心理疾病。很多的观念、认知,是在背天之道。
释迦牟尼为了治疗众生的心理疾病,讲出了很多的方法,也就是开出了很多的药方。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药物。打坐、禅修都是。
释迦牟尼的治疗方式,是从“有为”,让你吃药,慢慢来到“无为”,不需要药物。从某种角度来看,这还不是顺天之道的方式。
如果我讲顺天之道,就好像你感冒了,吃药、打针,这不是合乎天道的方式;不吃药、不打针,用自然的调理方式,比较合乎天道。两种方式都可以把疾病治好,但是影响、副作用会不一样。
以我个人而言,人本来就可以不用修行。问题是一般人没办法适应“无为”的方式。他的观念、知见、习性就是“有为”,要可以抓、可以修,才会有成就感。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已经养成了吃药的习惯,现在要让他来到不吃药、不依赖那些“有为法”,他不相信,也不以为然,内心很难适应。
所以,不得已才要用一些方法来过渡。协助大家,渐渐地放下对法门的执着。比如说打坐、禅修,如果平常就能够心平气和,研习《道德经》也很相应,你可以不用培养那些定力、明觉。让自己全身心放松,处处就可以见法。
但,这属于高级班的课程。高级班的课程不需再听经闻法,也不需要固定的打坐方式。问题是你心灵里面的那一种静不下、不安还存在吗?
如果心还会在那里飘东飘西,还会在那里瞻前顾后,担心东、担心西,那表示心还是静不下来。静不下来就要用一个“有为”的方法。但是要知道,这个打坐、“有为”,目的不是为了打坐,是让心可以静下来。
我讲法门就是药物,包括打坐要求深定,都是药物。你吃药的目的,不是为了继续吃药,更不是为了拿吃自己的药物去跟人家炫耀,那都是有问题。
所以,空海跟大家结缘的方法,都是越单纯越好,希望大家慢慢成长上来。
你只要观念、方向正确了,能够处处看到活生生的法,从历缘对境中反观,心会越来越柔软,越懂得感恩。你会越来越安心、快乐。这时候的打坐,只是静下来充电、休息,很放松,没有特别的什么目的。充电之后,有因缘不是去攀缘,而是去跟众生服务。
道法自然的打坐、禅修过程,我用一个比喻:“野鹤无粮天地宽”!让你在那里自由地飞翔,本来是这样。但是你们不晓得什么原因,后来习惯生活在欲望的鸟笼里面。
你生活在鸟笼一段期间,最初是觉得这样很安心、很快乐,吃穿好像都很方便。但是一段期间之后,你会很郁闷、很痛苦。你看到笼子外的野鹤怎么能够在那里飞来飞去,怎么有那么潇洒自在的解脱者?这时候你会看到,原来自己生活在狭窄的世界,这时候你的心就会想要解脱。
问题是一般人,就好像关在笼子里面,你觉得比较安心,吃穿好像比较稳定,你的抓取让你已经养成了一种依赖性。这些抓取,就是一个包袱,一方面让你在笼子里面生活,但你不知道说为什么。甚至把你放到笼子外面,你还是不敢飞,或是想飞还是飞不起来、还是要跑进去。你不敢去挑战那一种野鹤无粮。
还有另一种情况:虽然你想走出这个鸟笼,自由自在地飞翔,问题是没有谋生的能力。比如说有五只老鹰,其中两只被拿去用人工饲养,另外三只自然长大、觅食,自己在天地间翱翔。那两只被人抓去饲养习惯的老鹰,如果突然把它野放,它会饿死。因为它不会觅食,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还是要回到鸟笼里、被束缚起来。然后,又在鸟笼的世界里面争夺、争斗。
在鸟笼里面,你的生命就被别人所主宰。你除了失去自由之外,再来,饲养的主人可以操控你的生杀大权,要你生你就能生,要你死你就会死掉。
不少宗教,它是引导你走出这个鸟笼,然后进入一个更大的鸟笼,你还在它可以掌控的鸟笼里面。
老子是一位真正野放的培训师。你们越深入去学习,才会越了解空海的用心,理解、珍惜解脱道的上课、禅修方式,体会到那个精神、核心、神韵。你的心灵会很快地得到突破、解放,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