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开悟心法10』致虚极,守静笃”,可以应用到遍一切处(20160324澳洲云阳寺)

“致虚极,守静笃”,在禅修时讲的比较深入。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在历缘对境中应用出来。

一般人,为人处事,往往带着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成见、习性,但是自己不知道。看到什么,就冲动地用习性去下论断。认为我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不会错。但是,不知道被自己所欺骗,因为他的心是凹凹凸凸的。遇到所要的,就吸收、抓取;遇到所不要的人、事、物,就设法排斥。

这个习性,是在潜意识里熏陶久了,形成的一种自然的心态。但是,这一种心态在运作,包括形成傲慢、主宰欲、强势,在伤害别人,带给别人痛苦,他也不知道,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认为我是好心,我是为你好,我这样做是理所当然、应该的。

我在讲课里提到:每个人的心是一面镜子。一只兔子跑到这三个镜子的面前,一个凹凸很严重,一个凹凸度比较不严重,一个是完全平整的镜子,照见的结果差异那么大!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就讲:“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已,方可信汝意。”“得阿罗汉果已”,就是一个很清静的心,是一面平镜,已经没有任何的贪、嗔、痴、我慢,没有任何的成见,没有任何的自我的影子。这时候看万事万物,才会真的如实观。

修行的过程,就是让我们这一面心镜,凹凸度越来越少。佛陀所讲的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过程,都是修我们这面镜子、修我们这颗心,不是去修理别人。

修行的关键核心就在这里,你什么时候能够做到,你什么时候就会觉醒、解脱自在。而这个觉醒,不必等到他方世界,也不是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你什么时候有魄力去面对,这个问题就会解决。

“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工作、历缘对境之中,心来到清静无染的镜子,没有任何的成见、没有任何的包袱,不被任何经典、法门所束缚。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当你去如实观之后,你才会看到:大自然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这一部无字天书是那样的奥妙!

为什么空海在讲经,一开始就讲要归零?就是要大家以一个敞开的心虚心学习。空海讲经也经常用幻灯片做辅助教材,因为它比文字更接近真理实相。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