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观呼吸(中篇 静心方法)

学习大纲

 

一、学习随时归零

二、观呼吸的三种方法

(一)数息法

(二)观呼吸

(三)“致虚极,守静笃”的观呼吸法

三、“致虚极,守静笃”观呼吸法的日常应用

 

学习重点

 

  • 学习随时归零

 

1.老子开启大智慧最重要的心法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不要把它当做只是个口号、名相,你要真的去做,要真的练习去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致虚极、守静笃”,很难看到、看清真正的真理实相,你会用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习性在看、在论断。

2.“致虚极、守静笃”,那是要让我们随时归零,随时放下那些心中积累已久的习气、习性、论断、审判。一般人是很难跳脱这样的习性运作,要常练习让自己随时归零。这是要真的去练习、去做,那是每天都要做的。

3.当我们能随时归零,来到不带成见,来到一个真的是新鲜的生命。你每天的生命都是一个新鲜的生命,没有包袱,你就会越来越轻松、越快乐。如果你又能够有正知正见,跟大自然的真理实相连接起来,你的生命不管到哪里,都是安心自在。

 

二、观呼吸的三种方法

 

现在来跟大家介绍几种“观呼吸”的方法,本来是可以不需要,本来老子就希望我们用没有方法的方法——“致虚极,守静笃”。问题是一般人习惯用有为法,习惯要有一个方法、有个依靠,一下子不容易体会到没有方法的方法。所以如果没有善巧方便的简单方法,一般众生很难体会到、很难做到“致虚极,守静笃”,所以不得已跟大家介绍几种方便法,让大家看因缘情况需要而选择应用。

现在介绍的方法,就是看你心的散乱、宁静度来选择。心比较散乱,就要用比较强的药;心比较不散乱,就用中等的;心比较宁静了,就可以用比较高等的方法。这个自己要去练习,然后看当下的情况来选择。

 

(一)数息法

1.如果你的心很散乱,心浮躁、躁动不安,这时候你可以透过所谓的数息(数呼吸)方便法,让心静下来。就像有的人他平常上班,总是要常常动脑筋想东想西,或是有时候情绪来,心烦意乱,这时候你要让心静下来,不容易。如果能够的话,当下就让自己“致虚极,守静笃”,放空,但不是顽空,还是一样保持“空、明、觉”,如果你能够这样的话,那当然效果很高、很好,但要有稳定度。如果不行,还是会被那些情绪所干扰、所牵引,这时候就要用比较强烈一点的方法,就是观呼吸,然后透过数息的方法。

2.数息的方法就是:吸气的时候数一,呼气不要理会它。或是吸气的时候不数,只数呼气。比如说你如果数吸气的话,第一口吸气你就数一,没有声音的,默念而已,然后呼气就保持明觉。第二口气再数二,然后又呼气;第三口气再数三,再呼气。数到九,你就可以从一再开始数,或是从九再倒退回到一,这样也可以。

3.但是,并不是说这个数息方法是最有效、最好。前面有提到这是属于比较强的药,因为心比较动荡不安的时候才用强烈的药。如果是愤怒、生气,这个更严重了,就要用更强烈的药,就是深呼吸,深深的吸气、深深的呼气,十次,顶多二十次,你原来那股愤怒之气就会渐渐平息下来。忍一时去大灾难,一不忍成千古恨。这时候这个深呼吸就是很重要的急刹车,避免你冲入悬崖,那是非常时刻,你就用深呼吸。再来,心比较浮躁、动荡,这个时候你就用数息,要知道这些都只是一种对治的方法。

4.你一样要能够用到历缘对境,这方面如果你有需要就采用。呼吸一样不急不躁,自然的呼吸,不要憋,也不要刻意造作,然后加上一个数目,这样你散乱的心就比较容易静下来。这是第一种方法。

 

(二)观呼吸

1.如果你觉得可以不用数息,只要好好地观察呼吸就好,这是第二种。

2.第二种呼吸,你把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一个点,比如说,你集中在鼻头、人中这里,吸气的时候,清楚地觉察空气从鼻孔、人中这里进去;呼气的时候清楚地觉察空气经过鼻孔、人中这样的一个点,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点上面,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你的明觉去觉察呼吸的进、出。

3.当你的心比较静下来之后,就可以把你的注意力往腹部、丹田来移动。有的教导方法是让你一直注意在鼻头、人中这里。如果你没有做适当移动的话,而一直注意在鼻头、人中这里的话,往往你会很专注、很用力,这时候容易形成火气上冲,或是气血凝聚在头部。

4.所以,把心集中在鼻头、人中观呼吸,觉察呼吸的进出一段期间之后,就可以把呼吸往腹部、丹田移动,觉察腹部丹田的起伏,一样很放松,很放松。然后,心越来越静之后,再把你觉知的范围,扩大到全身。

5.上一节课有练习那个明觉点,明觉的范围由小到中、到大,这样你就可以容易体会到。我们观呼吸也是一样,那个明觉的点可以从鼻头、人中这里,然后再来扩大到腹部、丹田,再进一步扩大到全身,再进一步扩大到空。点-线-面-空,这样地去练习。当你能够这样去练习,你的心也很快可以静下来,这是观呼吸的第二种。

6.以前在讲“四念处”修行方法中的“观呼吸”有跟大家介绍过。这种方法总共有16个阶梯步骤,也有禅定的区分,如果想要修这种方法,可参考以前跟大家讲过的“四念处”修法。这是释迦牟尼引导一般修行人修习“四念处”的“观呼吸”修法。

7.如果要观印堂,这样很容易让气凝聚在头部,到后面这个气就常常在头部里面钻,会形成困扰、干扰。

8.事实上,观呼吸它是帮助我们心静下来,目的不是在那个方法上面。而是心这样静下来之后,然后进一步要去体悟法,要去止观双运。

 

(三)“致虚极,守静笃”的观呼吸法

现在要跟大家介绍第三种观呼吸的方法。这是大家要认真去练习的方法。

 

注意力先放在鼻头、人中这里

 

现在你们放松、盘腿坐好,跟着做。现在,请大家把你的注意力先放在鼻头、人中这里,轻轻地放在鼻头、人中这里,观察我们的呼吸,清楚地觉察呼吸。不要数息,不要去干扰,很放松地清楚知道吸气、呼气。吸气的时候清楚地知道正在吸气,呼气的时候清楚知道正在呼气。不要用力,放松,放松。放松,清楚地觉知当下。吸气,清楚地觉知;呼气,清楚地觉知。不管是长、短、粗、细,通通不要理会,不要干涉,你只是很客观地觉知就好,很放松,很放松。

 

注意力、觉知力放在腹部、丹田

 

再来,把你的注意力、觉知力放在腹部、丹田,清楚地觉知腹部、丹田随着呼吸,起、伏、收缩、膨胀,都不要用力,不要干涉,只要如实观察,如实觉知就好。放松,放松。不管前面做得好或不好,不要追悔,不要懊恼,就是只有回到当下,清楚地知道、觉知现在、当下是在吸气还是呼气,丹田是在起、还是伏。起,就是腹部比较膨胀、突出;伏,就是腹部稍微收缩、凹进去,都只是客观地觉知就好。放松,放松,如果有各种念头起起伏伏,也都不要去理会,不要相续。就回到当下,继续当下一吸一呼的清楚觉知。越放松,打坐就越轻松。不要用力,不要干扰,只是客观地如实观,觉知就好。

 

觉知的范围扩大到全身

 

再来,把你觉知的范围扩大到全身,没有固定在某一个点,但也不是到处晃来晃去,飘来飘去。心不动,但明觉的范围遍及全身,不要用力,不是用力撑开,只是放松,放在全身。你如果放松,你会觉知到身体随着一吸一呼会有所变化,全身会有轻微的收缩、膨胀,收缩、膨胀。不是刻意去练它,而是放轻松,不干扰,不要造作,不要加油添醋,只是保持客观的觉知就好。

很明白地觉知当下身体跟呼吸的变化,不要用头脑去解析,也不要思维什么,这些都是要放下大脑的习性思维、习性论断、运作。

记得:放松,保持明觉,让你的心跟你的身体对焦,轻松地把心跟身结合,把明觉放到全身。不要论断,不用思维,不要审判,很轻松、很客观地保持明觉就好。

不管有没有入定,不管呼吸进展到什么层次,也不管有没有进到初禅、二禅、第几禅,那些通通不要理会,你只要很客观、很放松,清醒明觉地觉知当下、眼前这一吸一呼身体的变化。

为什么要把觉知力、觉知的点从鼻头、人中移到丹田,扩大到丹田,再扩大到全身呢?这是要让大家练习我们的明觉是可小可大,你要能小、能大,这是定力的培养。如果发现身心绷紧,提醒自己放松,放松,不要期待什么,不要预设想要看到什么。

 

觉知、明觉放开与空相应

 

再来,把你的觉知、明觉放开,放开,与空相应、合一。不是撑开,而是放开。明觉的范围,从身体的范围把它放开,与空相应。没有固定在某个点,心也没有跑来跑去。心仍然是安静、宁静、不动。

心不动并不是硬邦邦、死板的不动,如果你只停留在一点,那一种不动,心就是硬邦邦、死板的不动。我们要学到活生生的定力,这一种定它可以缩小到一个点,也可以从这个点扩大,放到无限。

但并不是心跑掉,跑到外面。这时候没有内外之分,心也没有所谓的来、去之别。你的内心不动,保持“空、明、觉”。呼吸仍然存在,身体觉知仍然存在,只是这个觉知的范围扩大,与空相应。

这时候,你是很放松的。如果有杂念,念头纷飞,一样,不要理会它,不要相续。当下回到呼吸来,回到眼前的一吸一呼。放下大脑的习性思维、论断、审判,放下那些是、非、好、坏、善、恶、对、错的种种审判。心就只是很单纯地活在当下,觉知当下一吸一呼跟身体的变化,而你的身体已经没有明显的范围、界限,无内无外……

 

  • “致虚极,守静笃”观呼吸法的日常应用

 

1.静态观呼吸练习一段期间之后,要把它应用到遍一切处,这是很重要的关键。不是只有在禅堂内,不是只有在静态,这方面需要大家好好地去练习。

2.把这一种有定力的“空、明、觉”,要应用到遍一切处。你在走路的时候,一样保持“空、明、觉”,当下是吸气还是呼气清楚觉知。这个“空、明、觉”是有跟呼吸结合的,如果你没有跟呼吸结合,这个“空、明、觉”很容易散乱掉。你基础不稳,很容易就散乱掉。

3.如果你修的只是一种定力,你在动态也用不出来。所以,你要能够来到下座的时候,一样保持觉知,当下是吸气,还是呼气,保持明觉。如果你动作粗鲁、急躁,你就觉察不到。这个阶段,大家要练习。在禅修这几天内,要随时都保持有定力,“空、明、觉”。现在重点不是在经行肢体的动作,而是在于你的呼吸的觉察,“空、明、觉”的稳定。

4.下座之后,在走路回寮房,或是在工作、做其它事情,记得,随时都觉知到、觉察到当下是吸气,还是呼气。而这个觉知的范围,它是放开的。多练习一段期间,你就会有定力,而且不管到哪里,都能够保持“空、明、觉”。经过这样的练习一段期间,你才能够来到没有方法的方法。

5.把这些基础做好,你才能够逐渐觉醒过来,有定力、有明觉。定力有静、有动,明觉也是一样有静、有动。大家要学到,不管是动、是静都有定力,有明觉,而这个明觉范围可小可大。

6.这些都需要大家去练习。方法很简单,跟你学问高低无关,跟你经典看多少无关,你只要去练习,每个人都会做到,都可以做到。你不去练习,你学问再高也没用。所以实修方面就是需要大家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去练习。你只要去做了,就会有效果;你只要去做了,你就会有所体验。这些是很重要的基础,这些基础有了,后面你才会逐渐觉醒过来,进一步处处见法。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下工夫,一步一脚印地用功。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内容!